时间: 2025-05-02 02:09: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09:48
“完璧归赵”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将完好无损的玉璧归还给赵国。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将原物完整无缺地归还给原主,比喻把物品或事物归还给原来的主人,没有任何损失。
在文学作品中,“完璧归赵”常用来形容归还物品的完整性和诚信。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强调归还东西时的完整性和诚意。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商业,这个成语可能用来描述合同或协议的完整执行。
“完璧归赵”源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故事。战国时期,赵国得到了一块珍贵的和氏璧,秦国想要用十五座城池交换。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成功地将和氏璧完整地带回赵国,因此有了这个成语。
在**文化中,“完璧归赵”体现了诚信和责任感的重要性。这个成语常被用来教育人们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财产和权益。
这个成语给人以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诚信、责任和尊重。它鼓励人们在处理事务时保持诚实和完整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多次使用这个成语来强调归还 borrowed items 时的完整性和诚意。例如,当朋友借给我一本书时,我会确保在归还时书本没有任何损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梭,书页翻飞,完璧归赵,情谊长存。”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古代使者手持完好的玉璧,穿越风沙,最终将其归还给等待的君王。这样的场景可以激发强烈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eturn something in its original condition”,但“完璧归赵”更具有文化和历史的深度。
“完璧归赵”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文化和道德的体现。它强调了诚信和完整性的重要性,是我在语言学和表达中非常重视的一个概念。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其在中华文化中的深远意义。
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请放心,不要多久,这两件东西定会~。此事放在弟身上好啦。
秦昭王得知赵惠王得到和氏璧,想假装以15座城池与他交换来骗取和氏璧。赵惠王派蔺相如前去交易,秦王拿到和氏璧后而不谈城池交换事宜。蔺相如设计骗回和氏璧,并派人连夜将和氏璧送回赵国,秦王气得要杀死蔺相如
1.
【完】
(形声。从宀(mián),元声。“宀”与房屋有关。本义:完备,完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完,全也。 、 《荀子·劝学》-巢非不完也。 、 《荀子·议兵》-完全富足而趋赵。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完璧归赵。 、 《三国志·华佗传》-果得一死男,手足完具。 、 《战国策·秦策一》-不如伐蜀之完也。 、 贾谊《治安策》-功少而最完,势疏而最忠。 、 宋·苏洵《六国论》-不能独完。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无一完者。
【组词】
完计、 完完、 完充、 完锐、 完块、 完篇、 完丽、 完垒、 完名、 完书、 完德
2.
【璧】
(形声。从玉,辟声。本义:平而圆,中心有孔的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璧,瑞玉环也。 、 《尔雅·释器》。注:“肉边好孔。玉人,璧好三寸。”-肉倍好谓之璧。 、 《白虎通》-璧者,方中圆外。 、 《书·顾命》。郑注:“大璧,度尺二寸。”-宏璧。 、 《周礼·大宗伯》-以苍璧礼天。 、 《诗·卫风·淇奥》-如圭如璧。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
【组词】
璧不可以防寒、 璧雍
3. 【归】
4.
【赵】
(形声。从走,肖声。本义:快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趙,趋趙也。 、 《广雅》-趙,及也。 、 《穆天子传》。郭璞注:“赵,犹超腾。”-天子北征,赵行囗舍。
字亦作“踃”。
【引证】
傅毅《舞赋》-简惰跳踃般纷絮兮。 、 《埤仓》-踃,跳也。字之作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