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47: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47:42
濒死(濒临死亡)是一个描述生命体处于极度危险状态,接近死亡边缘的词汇。它通常用于描述人或动物在遭受严重伤害、疾病或其他致命威胁时的情况。
濒死一词源于汉语,由“濒”和“死”两个字组成。“濒”意为接近,“死”意为死亡,合起来即表示接近死亡的状态。在古代汉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更为直接,如“垂死”等。
在不同的文化中,濒死往往与死亡、生命终结等主题相关联,因此在文学、艺术和中都有所体现。例如,在一些仪式中,濒死体验被视为灵魂离开肉体的前兆。
濒死一词往往带有一种沉重和悲壮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生命的脆弱、死亡的不可避免以及在生死边缘挣扎的情景。这种联想可能会激发人们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死亡的思考。
在个人经历中,濒死可能与亲人的离世、自己的重病经历或目睹他人的危急情况相关。这些经历可能会深刻影响个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在诗歌中,濒死可以被用来象征生命的短暂和美丽:
“在濒死的瞬间, 花朵绽放最后的绚烂, 如同生命的火焰, 在黑夜中闪耀。”
在不同语言中,描述濒死的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意义相似。例如,英语中的“near-death”与汉语中的“濒死”都表达了接近死亡的状态。
濒死是一个充满情感和象征意义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生命的脆弱和死亡的临近,也激发了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濒死这一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意义和死亡的必然性。
1.
【濒】
(形声。从水,频声。本义:水边)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尚贤》-是故昔者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濒。 、 《汉书·成帝纪》。师古曰:“滨,水涯也。”-行举濒河之郡。 、 《汉书·贾山传》-濒海之观毕至。
靠近;临近。
【引证】
《汉书·地理志》-濒南山,近夏阳。
【组词】
濒危;濒近;濒于
2.
【死】
(会意。小篆字形。右边是人,左边是“歺”(è),残骨,指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本义:生命终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死,民之卒事也。 、 《列子·天瑞》-死者,人之终也。 、 《礼记·曲礼》-庶人曰死。 、 《礼记·檀弓》-沁人曰死。 、 《左传·哀公十六年》-民知不死,其亦夫有奋心。 、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亡何国变,宁南死。
【组词】
死生、 死过、 死限、 死却、 死不残、 死去还魂、 死费尽残、 死数里算帐、 死耗、 死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