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45: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45:37
侍役:该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在家庭或服务场所中提供服务的男性仆人或服务员。基本含义是指那些负责日常家务、接待客人或执行其他服务职责的人员。
侍役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初指的是在宫廷中服务的官员或仆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到指代任何提供服务的人员。在现代汉语中,侍役更多地被“服务员”或“仆人”等词汇所替代。
在历史上,侍役的角色在不同文化中有着不同的意义。在封建社会中,侍役往往是社会底层的一部分,他们的地位较低,但在服务贵族或富裕家庭时,他们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现代社会,侍役的概念逐渐被更加平等和专业的服务行业所取代。
侍役一词可能带有一种传统的、略带陈旧的联想,让人想到旧时代的贵族生活和阶级差异。然而,在现代语境中,它也可以代表专业和细致的服务态度。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家高档餐厅用餐,那里的侍役们不仅提供了高效的服务,还展现了极高的专业素养,这让我对侍役这一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
诗歌: 在古老的城堡里,侍役们穿梭, 银盘上,珍馐美味展现。 他们的微笑,如春风拂面, 在贵族的宴席上,留下永恒的温暖。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穿着传统制服的侍役,手持银盘,在华丽的宴会厅中优雅地行走。背景音乐可能是古典的交响乐,营造出一种优雅而正式的氛围。
在英语中,侍役可能对应为“servant”或“attendant”,在法语中为“valet”,在日语中为“シャフ”(shaafu)。这些词汇在各自的文化中都有着类似的服务含义,但也反映了各自语言和文化的特点。
侍役这一词汇虽然在现代社会中使用频率降低,但它仍然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丰富内涵。了解和学习这一词汇,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过去的社会结构,也能让我们在现代服务行业中更加尊重和欣赏那些提供专业服务的人员。
1.
【侍】
(形声。从人,寺声。本义:在尊长旁边陪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侍,承也。 、 《孝经》。郑注:“卑在尊者之侧为侍也。”-曾子侍。 、 《后汉书·邳彤传》。注:“有左右曹,入侍天子。故曰侍中。”-侍中。 、 《后汉书·朱穆传》。注:“秦官也。”-中常侍。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使侍人僚租告公。 、 《汉书·文帝纪》-遂即天子位,群臣以次侍。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侧耳以请。
2.
【役】
(古文作伇。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人持殳(shū)击人。本义:服兵役,戍守边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役,戍边也。执殳巡行也。 、 《周礼·遂人》-若起野役。 、 《周礼·小宰》-听政役以比居州长。 、 《周礼·师田》-行役之事。 、 《诗·王风》。郑玄笺:“行役多危难,我诚思之。”-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 《国语》-弃政而役,非其任也。
【组词】
役夫、 役民、 役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