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51: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51:32
“不至于”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某种情况或结果不会达到某种程度或界限。它通常用来表达对某种可能性的否定或轻视,暗示事情不会严重到某种程度。
“不至于”由“不”和“至于”两个词组成。其中,“不”表示否定,“至于”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这个词汇在古代汉语中已有使用,现代汉语中仍然保持其基本意义和用法。
在**文化中,“不至于”常用于缓和语气,避免直接否定或冲突,体现了一种中庸和谦和的沟通方式。
“不至于”给人一种安慰和放松的感觉,它暗示事情不会太糟糕,有助于缓解紧张和焦虑的情绪。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使用“不至于”来安慰朋友或同事,如“你这次面试不至于失败,你准备得很充分。”
在诗歌中,“不至于”可以用来表达一种希望和乐观的情绪:
风雨虽狂,不至于摧毁希望的种子,
黑夜虽长,不至于吞噬黎明的曙光。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风雨中的小屋,虽然外面风雨交加,但小屋内部温暖而安全,象征着“不至于”的安慰和保护。
在英语中,“不至于”可以对应为“not to the extent that”或“not so much as to”,但这些表达不如“不至于”简洁和常用。
“不至于”是一个非常实用和灵活的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中都能发挥其缓和和安慰的作用。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传达复杂的情感和观点。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至】
(象形。从一,一犹地,指事,不去而下来。古文从土,上亦象飞下之形。尾上首下。本义:到来,到达)。
同本义(上古时期多用“至”,中古时期多用“到”)。
【引证】
《说文》-至,鸟飞从高下至地也。 、 《论语》-凤鸟不至。 、 《字林》-至,到也。 、 《广韵》-至,到也。 、 《书·牧誓》-王朝至于商郊牧野。 、 《诗·豳风·东山》-我征聿至。 、 《墨子·辞过》-远道不至。 、 《荀子·劝学》-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论语·微子》-至则行矣。 、 唐·柳宗元《三戒》-至则无可用。 、 汉·王粲《登楼赋》-风雨骤至。 、 《老子·小国寡民》-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史记·李将军列传》-孝武帝时,至代相。 、 宋·文天祥《后序》-至通州,几以不纳死。 、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富者不能至。 、 《聊斋志异·狼三则》-前狼又至。 、 清·洪亮吉《治平篇》-至子之世。
【组词】
至旦、 水流至足;至竟、 至止、 无微不至;自春至冬;由东至西;至于、 至乎、 至至、 至到
3.
【于】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往;去。
【引证】
《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书·大诰》-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