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1 10:36: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1 10:36:48
折本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书籍的折页或折页的部分。基本含义是指书页因翻阅或保存不当而产生的折痕,通常带有贬义,暗示书籍的损坏或不整洁。
在文学作品中,折本 可能被用来形容古籍的破旧或珍贵书籍的保存状态,如“这本古籍已经折本严重,需要特别修复。”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来形容任何书籍的破损,如“我的教科书折本了,看起来很旧。”在专业领域,如图书馆学或古籍修复,折本 是一个常用术语,指的是需要修复的书页。
同义词中,“折页”更侧重于书页的物理状态,而“破损”和“磨损”则更广泛地描述物品的损坏状态。反义词则描述了书籍或物品的良好状态。
折本 这个词源于汉语,由“折”和“本”两个字组成。在古代,书籍多为手工制作,纸张较*,容易产生折痕,因此“折本”一词应运而生。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这个词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现在泛指任何书籍的折痕或损坏。
在传统文化中,书籍被视为知识的载体,因此书籍的保护和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折本** 这个词反映了人们对书籍保存状态的关注,以及对文化遗产的尊重。
折本 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老旧的书籍、历史的痕迹和时间的流逝。它可能唤起一种怀旧或珍惜的情感,尤其是在面对古籍或珍贵文献时。
在日常生活中,折本 这个词可能用于描述个人藏书的状况,或者在图书馆、书店等场合讨论书籍的保存和修复问题。
在诗歌中,折本 可以用来比喻时间的流逝或记忆的痕迹,如:
岁月如折本,痕迹深深浅浅, 记忆的书页,翻过又翻。
折本 可能让人联想到老旧书籍的图像,或者翻书时的沙沙声,这些视觉和听觉的联想增强了词汇的感官体验。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dog-eared”,指的是书页因频繁翻阅而产生的折角,与“折本”有相似的含义。
折本 这个词虽然简单,但它涉及了书籍的物理状态、文化价值和情感联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描述和交流关于书籍和文化遗产的信息。
1.
【折】
(会意。甲骨文字形,右边是斧子(斤),左边是断开的“木”,意即斤砍断木。后来断木演变为“手”,意为用手拿斧弄断东西。本义:折断)。
同本义。
【引证】
《易·丰》-折其右肱。 、 《易·说卦》-兑为毁折。 、 《诗·郑风·将仲子》-无折我树杞。 、 《周礼·疡医》-折疡之祝药。 、 《仪礼·特牲礼》-设折俎。 、 《左传·哀公元年》-无折骨。 、 《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折领而死。 、 《淮南子·人间训》-堕而折期髀。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草折。 、 《汉书·李广苏建传》-触柱折辕。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折臂断足。
【组词】
骨折;兰摧玉折;折针儿、 折伐、 折首、 折脚铛、 折齿
2.
【本】
(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下面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指明树根之所在。本义:草木的根或靠根的茎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本,木下曰本。 、 《诗·大雅·荡》-本实先拨。 、 《左传·昭公元年》-木水之有本原。 、 《国语·晋语》-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 、 《论衡·吉验》-是岁,有禾生景天中,三本一茎九穗。 、 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组词】
水有源,木有本;本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