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8:55: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8:55:20
宵衣旰食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夜晚穿着衣服,白天吃着食物”,形容人勤奋工作,不分昼夜地忙碌。这个成语强调了勤奋和不懈努力的精神。
在文学作品中,宵衣旰食 常用来形容君主或官员勤政爱民,不分昼夜地处理政务。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任何人为了工作或学*而非常努力,不顾休息。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政治学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讨论领导者的责任感和勤奋程度。
同义词:废寝忘食、孜孜不倦、勤勤恳恳 反义词:游手好闲、懒散无为、无所事事
宵衣旰食 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宵衣旰食,以事其君。”原指君主勤政,后来泛指勤奋工作。
在传统文化中,勤奋被视为一种美德。宵衣旰食** 体现了这种价值观,鼓励人们为了目标不懈努力。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努力、奋斗和责任感。它激励人们为了更好的未来而努力工作。
在学生时代,我曾为了准备重要的考试而宵衣旰食,那段时间虽然辛苦,但最终的成果让我感到非常值得。
在诗歌中: 宵衣旰食夜未央, 星光不负赶路人。 勤奋铸就辉煌梦, 不负韶华不负心。
想象一个深夜的办公室,灯光下一个人仍在工作,这种场景与宵衣旰食 的意境相符。听觉上,可以联想到键盘敲击声和文件翻动的声音,这些都是勤奋工作的象征。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burning the midnight oil",意指熬夜工作。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勤奋和努力的概念。
宵衣旰食 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成语,它不仅描述了勤奋工作的状态,也传递了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和表达能力。
勤民听政,旰衣宵食。
若夫任贤惕厉,宵衣旰食,宜黜左右之纤佞,进股肱之大臣。
1.
【宵】
(形声。从宀(mián),肖声。从“门”表夜间昏暗。本义:夜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宵,夜也。 、 《书·尧典》-宵中星。 、 《周礼·司寤氏》-禁宵行者。 、 《淮南子·精神》。注:“长夜之中也。”-甘暝太宵之长。 、 《尔雅·释鸟》。樊注:“夜为农驱兽者也。”-宵扈宵。 、 《诗·豳风·七月》-昼尔于茅,宵尔索宵。 、 李白《塞下曲》-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 宋·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
【组词】
宵烟、 宵宿、 宵夕、 宵中、 宵分、 宵行、 宵征、 宵朗
2.
【衣】
穿衣。
【引证】
《孟子·滕文公上》-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 、 、 《韩非子·五蠹》-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
【组词】
衣紫腰金、 衣帛、 衣冠
遮盖;包扎。
【引证】
《易·系辞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 、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裂裳衣疮。
【组词】
衣被海内、 衣饰、 衣覆
3.
【旰】
(形声。从日,干声。本义:天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旰,晚也。 、 《左传·昭公十二年》-日旰君勤。 、 《左传·襄公十四年》-日旰不召,而射鸿于囿。 、 《白氏长庆集·杭州刺史谢上表》-当陛下旰食宵衣之日,是微臣输肝写胆之时。
【组词】
旰食
4. 【食】 ——用于人名的字。如汉代的郦食其、审食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