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32: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32:50
清理:动词,指清除不需要或杂乱的物品,使环境变得整洁有序。这个过程可以涉及物理上的清扫、整理,也可以是抽象意义上的清除障碍或问题。
“清理”一词源自汉语,由“清”和“理”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清”指纯净、无杂质,“理”指整理、条理。随着时间的推移,“清理”逐渐演变成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词汇,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文化中,“清理”常与春节前的“大扫除”联系在一起,象征着辞旧迎新,净化环境与心灵。在社会层面,“清理”也常用于政治或经济领域的改革,如“清理整顿市场秩序”。
“清理”给人以秩序、整洁和净化的感觉,常伴随着轻松和满足的情感。它也可能引发对过去事物的回忆和反思,如清理旧物时可能会发现一些珍贵的记忆。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需要清理房间,这不仅让居住环境更加舒适,也是一种放松和整理思绪的方式。
诗歌:
在岁月的角落,我清理尘埃,
每一粒沙,都是过去的痕迹。
清理心灵,让爱重新绽放,
在新的起点,我们携手前行。
在英语中,“清理”可以对应为“clean up”或“clear up”。不同文化中,“清理”的含义和重要性可能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对整洁和秩序的追求。
“清理”不仅是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实用词汇,也具有深远的文化和情感意义。它提醒我们保持环境的整洁,同时也象征着心灵的净化和成长。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清理”这一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意图和情感。
1.
【清】
(形声。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水清)。
同本义。与“浊”相对。
【引证】
《孟子》-沧浪之水清兮。 、 《诗·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身赴清池。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临清流而赋诗。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发之欲其清。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水尤清冽。
【组词】
清直、 清波、 清泚、 清涟、 清活活、 清照、 清悠悠、 清深、 清酤、 清雨、 清英、 清茗
2.
【理】
(形声。从玉,里声。本义:加工雕琢玉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理,治玉也。顺玉之文而剖析之。 、 《韩非子·解老》-理者,成物之文也。长短大小、方圆坚脆、轻重白黑之谓理。 、 《韩非子·和氏》-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 《战国策·秦策三》-郑人谓玉未理者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