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50: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50:04
词汇“梅勒章京”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词汇,它源自满语,是清朝时期的一个官职名称。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梅勒章京”是满语词汇,翻译成汉语大致意思是“副都统”。在清朝,这是一个军事职务,通常指的是八旗军中的副都统,是都统的副手,负责协助都统管理军队。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可能出现在描述清朝军事组织或历史**的文本中。在口语中,由于其专业性和历史性,现代人很少使用这个词汇。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满学研究中,这个词汇会被学者们频繁提及。
同义词:副都统(汉语直接对应词) 反义词:都统(直接上级,正职)
“梅勒章京”源自满语,其中“梅勒”意为“副”,“章京”则是官职名。随着清朝的覆灭,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大大降低,但在历史研究和满族文化传承中仍有其价值。
在清朝的社会结构中,梅勒章京是一个重要的军事职务,反映了当时的军事组织和权力结构。这个职务的存在,体现了满族社会对军事管理的重视。
对于研究清朝历史的人来说,“梅勒章京”可能唤起对那个时代军事组织和战争策略的兴趣和好奇。对于满族人来说,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定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
由于这个词汇的专业性和历史性,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机会使用。但在特定的历史学*或文化交流场合,了解这个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清朝的历史和文化。
在创作一部以清朝为背景的历史小说时,可以使用“梅勒章京”这个词汇来增加作品的历史真实感和文化深度。
在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清朝的军装、兵器和战场。在听觉上,可能会想象到古代战鼓和号角的声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因为“梅勒章京”是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满族官职名称。
“梅勒章京”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它不仅反映了清朝的军事组织结构,也是满族文化的一部分。了解这个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历史和多元文化。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虽然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在特定的学术和文化交流中,它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1.
【梅】
(形声。从木,每声。本义:楠木)。
同本义。
【引证】
《山海经·中山经》-其木多梅梓。 、 《诗·秦风·终南》-有条有梅。 、 《诗·陈风·墓门》。按,子青不可食。-墓门有梅。
2. 【勒】
3.
【章】
(会意。从音十。音指音乐,“十”是个位数已终了的数,合起来表示音乐完毕。本义:音乐的一曲)。
同本义。今称“乐章”。
【引证】
《说文》-章,乐竟为一章。 、 《礼记·曲礼》。疏:“谓乐书之篇章。”-读乐章。 、 苏轼《前赤壁赋》-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 《史记·吕太后本纪》-王乃为歌诗四章,令乐人歌之。
【组词】
章夏
4.
【京】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筑起的高丘形,上为耸起的尖端。本义:人工筑起的高土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京,人所为绝京丘也。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辨京陵。 、 《淮南子·览冥》-筑重京。 、 《吕氏春秋·禁塞》-为京邱若山陵。 、 《诗·大雅·公刘》-乃觏于京。 、 《三国志·公孙瓒传》-于堑里筑京,皆高五六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