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4:00: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00:48
词汇“梅君山”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在公共语料库中没有找到相关的定义或广泛的使用记录。因此,我将基于假设的情况来分析这个词汇。
假设“梅君山”是一个地名或人名,那么它的字面意思可能是指一个名为“梅君”的山,或者是一个名叫“梅君山”的人。
由于“梅君山”不是一个广为人知的词汇,其词源和演变难以考证。如果是一个虚构的词汇,它可能是由创作者根据意境或故事需要创造的。
如果“梅君山”在某个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被提及,它可能承载着该文化中对山的崇拜或对梅花的象征意义。
由于“梅君山”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个人应用可能局限于特定的文学创作或个人故事中。
在诗歌中,可以将“梅君山”作为主题,描绘其四季变换的美景:
春来梅君山,花开满径香。
夏至绿荫浓,蝉鸣声声长。
秋风送爽时,红叶舞翩跹。
冬雪覆盖下,静谧如仙乡。
由于“梅君山”不是一个跨文化的词汇,这里不适用。
尽管“梅君山”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但它作为一个假设的词汇,展示了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加语言的深度和广度。
1.
【梅】
(形声。从木,每声。本义:楠木)。
同本义。
【引证】
《山海经·中山经》-其木多梅梓。 、 《诗·秦风·终南》-有条有梅。 、 《诗·陈风·墓门》。按,子青不可食。-墓门有梅。
2.
【君】
(会意。从尹,从口。“尹”,表示治事;从“口”,表示发布命令。合起来的意思是:发号施令,治理国家。本义:君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古代大夫以上据有土地的各级统治者的通称。
【引证】
《说文》-君,尊也。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赏庆刑威曰君。 、 《春秋繁露》-君也者,掌令者也。 、 《荀子·礼论》-君者,治辨之主也。 、 《书·吕刑》-君帝清问下民。 、 《诗·大雅·皇矣》-克长克君。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二十余君。 、 《三国志·诸葛亮传》-思得明君。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忧其君。 、 清·周容《芋老人传》-身名君宠。
【组词】
尧舜之君;欺君罔上;贤君;暴君;昏君;国君;君臣;明君;君王、 君伐、 君位、 君长、 君体、 君德、 君侯、 君公、 君父、 君子医
3.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