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1:41: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1:41:33
“天开地辟”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天空开启,大地开辟。基本含义是指天地初开,万物始生的状态,常用来形容事物的起源或创始阶段。
“天开地辟”源自古代对宇宙起源的神话和哲学思考。在**古代文献中,如《易经》等,有关于天地开辟的描述,这个成语由此衍生而来,并在后来的文学作品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文化中,“天开地辟”常与创世神话联系在一起,如盘古开天辟地等故事。这个成语体现了人对宇宙起源的哲学思考和对创世英雄的崇拜。
这个成语给人以宏大、庄严的感觉,联想到宇宙的浩瀚和生命的奇迹。它激发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创业会议上听到“天开地辟”这个词,用来形容我们即将开启的新项目,这让我感到既兴奋又责任重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天开地辟’的晨曦中,我看见希望的曙光。”
想象一幅画面:在一片混沌中,天空缓缓开启,大地逐渐显现,万物开始生长。这样的场景可以配上宏伟的音乐,如交响乐,来增强其震撼感。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有“In the beginning, God created the heavens and the earth”(创世纪1:1),这也是描述宇宙起源的宏大场景。
“天开地辟”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宇宙的起源,也象征着新事物的诞生和重大*的开始。它在文学和哲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激发人们对生命和宇宙的深刻思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深度和丰富性。
天开地辟由盘古,人物才分下土。
你这泼猴,不知好歹!他那人参果树,乃~的灵根。
1.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2.
【开】
(会意。小篆字形,两边是两扇门,中间一横是门闩,下面是一双手,表示两手打开门闩之意。本义:开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開,张也。 、 《老子》十章-天门开阖。 、 《老子》-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 《易·系辞上》-开物成务。 、 《乐府诗集·木兰诗》-开我东阁门。 、 《资治通鉴·唐记》-遂开门纳众。 、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 、 《广东军务记》-午后又开西门归德门。
【组词】
开城、 开门钱
3.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
4.
【辟】
(形声。从门,辟声。本义:打开,开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辟,开也。 、 《虞书》-辟四门。 、 《易·系辞传》-辟户为之乾。 、 《聊斋志异·促织》-唇吻翕辟。 、 唐·李朝威《柳毅传》-语毕而宫门辟。
【组词】
辟阖、 辟翕、 辟门、 辟面、 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