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48: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48:13
板书: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黑板或白板上书写的文字、图表、公式等内容,用以辅助讲解和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
板书一词源于“板”和“书”的结合,早期主要指在黑板上书写,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也包括在白板或电子板上书写。
在教育文化中,板书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重要方式,它体现了知识的传递和教学的传统方法。
板书常常让人联想到学校的教室和学习的日子,它可能唤起人们对学生时代的回忆和对知识的尊重。
在我的学生时代,老师的板书总是非常清晰和有条理,这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程内容。
在诗歌中,可以将板书比喻为知识的桥梁,连接着教师的智慧和学生的理解:
黑板上的字迹, 是知识的桥梁, 连接着教师的智慧, 和学生的理解。
看到板书,可能会联想到粉笔摩擦黑板的声音,或是教室里安静的氛围。
在不同文化中,板书的使用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功能都是为了辅助教学和知识传递。
板书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也体现了教师的专业性和教学的艺术。在现代教育中,虽然电子教学工具越来越多,但板书仍然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值得我们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加以重视。
1.
【板】
(形声。从木,反声。《说文》作“版”。本义:片状的木头。后凡施于宫室器用的片状物皆可称板)。
木板。 同: 版
【引证】
《玉篇》-板,木片也。 、 《诗·秦风 ·小戎》-在其板屋,乱我心曲。 、 《公羊传·定公十二年》。注:“八尺曰板。”-五板而堵。 、 《诗·鸿雁》传-一丈为板。 、 《礼记·檀弓》。-今一日而三斩板。
【组词】
板舆、 板梯、 板箱
2.
【书】
(形声。从聿,者声。聿(yù),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义:书写,记录,记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序云:“著于竹帛谓之书。”-書,著也。 、 《周礼·保氏》-五曰六书。 、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作书。上古以刀录于竹若木,中古以漆画于帛,后世以墨写于纸。 、 《易·系辞》-易之以书契。 、 《尚书序》疏-书者,以笔画记之辞。 、 《论语·卫灵公》-子张书诸绅。 、 《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 、 方苞《狱中杂记》-众言同,于是乎书。
【组词】
书候、 书孽、 书记手、 书画卯酉、 书文、 书抄、 书具、 书券、 书砚、 书狱、 书命、 书格、 书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