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00: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00:35
“天人”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天”与“人”的关系,字面意思是指天空或自然界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在哲学和**领域,它常常被用来探讨宇宙的秩序与人类的道德、行为之间的联系。
在文学中,“天人”可能被用来描绘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如“天人合一”的概念,表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的行为或品质超凡脱俗,如“他的行为真是天人所为”。在专业领域,如中医学,“天人相应”理论强调人体与自然界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天人”一词源远流长,最早见于《易经》、《道德经》等古代文献,用以描述宇宙与人类的相互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不同的文化和哲学体系中有了不同的解释和应用。
在**传统文化中,“天人”概念与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思想紧密相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也常被用来评价一个人的品德或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和自然的规律。
“天人”这个词给我带来一种崇高和神秘的情感反应,它让我联想到古代哲人的深邃思考和自然界的壮丽景象。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本关于**哲学的书中读到“天人合一”的概念,这让我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天人”:
在晨曦的光辉中,我看见天人的影子,
在山川的呼吸中,我听见天人的声音。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智者在山巅之上,面对着日出,他的身影与天空融为一体,这便是“天人”的视觉联想。听觉上,可以是一首古琴曲,悠扬的旋律仿佛在诉说着天人的故事。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divine”(神的),用来形容与神性相关的事物,这与“天人”在某些语境下的使用有相似之处。
“天人”这个词汇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加深了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它在哲学、文学和日常生活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是一个值得深入学*和思考的词汇。
1.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2.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