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7:48: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7:48:22
词汇“儒贵”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文雅或古风的词汇。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儒贵”字面意思是指儒家学者的尊贵或高贵。其中,“儒”指儒家,代表儒家学派和其价值观;“贵”则指尊贵、高贵。
“儒贵”一词可能源自对儒家学者的尊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特定的文化或学术圈中仍保留其意义。
在**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儒贵”一词体现了对儒家学者的尊重和崇敬。
该词汇可能给人以庄重、典雅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古代学者的形象,以及他们对社会和文化的贡献。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参与过与儒家文化相关的活动或研究,可能会遇到这个词汇,感受到其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儒贵之气,如古松之挺拔,历经风霜,更显其尊。”
结合图片,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学者的画像,或是古代书院的场景。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琴的音色,或是古代诵读经典的声调。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比较类似的文化尊称,如西方文化中的“贵族”或“学者”。
“儒贵”一词虽然不常见,但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1.
【儒】
(形声。从人, 需声。本义: 术士)。
同本义。春秋时从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的、熟悉诗书礼乐而为贵族服务的人。
【引证】
《说文》-儒,术士之称。 、 《法言·君子》-通天地之人曰儒。 、 《论衡·超奇》-能说一经者为儒生。 、 《墨子·非儒下》-儒浩居而自顺者也。 、 《周礼·太宰》-四曰儒,以道得民。 、 《礼记·儒行》-儒之言优也和也,言能安人能服人也。
【组词】
儒师;儒仙
2.
【贵】
(形声。小篆字形,从贝,臾(guì)声。从“贝”,表示与钱物有关。本义:物价高,与“贱”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贵,物不贱也。 、 《国语·晋语》-贵货而贱土。 、 《老子》-不贵难得之货。 、 《左传·昭公三年》-国之诸市,屦贱踊贵。 、 《汉书·食货志上》-遂白令边郡皆筑仓,以谷贱时增其贾(价)而籴,以利农,谷贵时减贾而粜,名曰常平仓。
【组词】
春雨贵如油;昂贵、 贵腾、 贵踊、 贵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