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48: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48:54
檐马(yán mǎ)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挂在屋檐下的风铃,通常由金属制成,形状像马,因此得名。在**传统建筑中,檐马是一种装饰物,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即在风吹动时发出悦耳的声音,用以驱邪和报信。
在文学作品中,檐马常被用来描绘古朴的乡村景象或宁静的夜晚,如“夜深人静,檐马叮咚作响”。在口语中,檐马可能不常被提及,但在讨论传统建筑或民俗文化时,它是一个重要的元素。在专业领域,如建筑学或民俗学,檐马的研究涉及到其历史、材料、制作工艺等方面。
同义词:风铃、檐铃 反义词:无明显反义词,但可以与现代装饰物如霓虹灯等形成对比。
檐马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的建筑装饰中就有类似的风铃。随着时间的推移,檐马的形状和材料有所变化,但其基本功能和象征意义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檐马被认为具有驱邪避凶的作用,同时也是建筑美学的一部分。在某些地区,檐马的制作和悬挂有着特定的俗和仪式。
檐马让人联想到宁静的乡村生活、古朴的建筑风格和悠远的历史。它所发出的声音常常与平和、安宁的情感联系在一起。
在个人经历中,檐马可能出现在旅行时参观的古村落或历史建筑中,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檐马可以被用来营造一种古朴而宁静的氛围:
檐马叮咚响,夜深人静长。 古道悠悠远,星光点点凉。
檐马的视觉形象通常是古朴的,而其发出的声音则是清脆悦耳的,这些都可以通过图片和音乐来表现。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风铃装饰物也有存在,如日本的“风铃”(ふうりん),它们在形状和用途上与**的檐马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各自独特的文化内涵。
檐马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承载着*传统建筑和文化的信息,也能够在文学和艺术创作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对檐马的学和分析,可以增进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
1.
【檐】
(形声。从木,詹(zhān)声。本义:屋檐)。
同本义。
【引证】
《礼记·明堂位》。注:“重檐,重承壁材也。”-复庙重檐。 、 晋·陶潜《归园田居》-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 唐·杜牧《阿房宫赋》-檐牙高啄(檐牙:屋顶伸出的边沿。高啄:像鸟向高处啄食一样)。
【组词】
檐石、 檐宇、 檐花、 檐板、 檐阴、 檐梁、 檐帷、 檐楣、 檐马、 檐铁
2.
【马】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引证】
韩愈《马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组词】
马伯乐、 马首、 马牌子、 马曹、 马圈、 马祭、 马绊、 马褐、 马祸、 马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