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04: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04:50
引证:指在论述或写作中引用他人的言论、著作、数据等作为支持或证明自己观点的依据。引证的目的是为了增强论点的说服力,表明作者的观点有可靠的来源支持。
在学术界和法律界,引证是专业素养的体现,它不仅展示了作者对前人工作的尊重,也是知识传承和创新的基础。在社会文化层面,引证也反映了人们对权威和传统的尊重。
引证往往给人以严谨、权威的印象,它能够增强文本的可信度和说服力。在个人情感上,正确使用引证可以提升作者的专业形象,但也可能带来抄袭的负面联想。
在撰写学术论文时,我经常需要引证前人的研究成果,这不仅帮助我构建论点,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尊重和利用他人的知识成果。
在诗歌创作中,我可以巧妙地引证古典诗句,以此来丰富我的诗歌内涵,同时也向传统文学致敬。
想象一下,在一场学术讲座中,演讲者通过幻灯片展示引证的文献,这种视觉呈现增强了信息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听觉上,引用经典名言时的语调变化也能引起听众的共鸣。
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引证的重要性是普遍认可的。例如,在英语中,APA和MLA格式是常用的引证格式,而在中文学术界,也有相应的引证规范。
引证是学术交流和知识传播的重要工具,它不仅体现了对前人工作的尊重,也是构建个人学术声誉的基础。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引证的技巧对于提升论述的严谨性和说服力至关重要。
1.
【引】
(会意。从弓丨。丨表示箭。箭在弦上,即将射发。本义:拉开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引,开弓也。 、 《孟子》-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 《淮南子·说林训》-引弓而射。 、 《战国策·楚策》-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 《史记·匈奴列传》-长城以后,引弓之国,受命单于。 、 《淮南子·人间训》-丁壮者,引弦而战。 、 明·魏禧《大铁椎传》-柄铁折叠环复…引之长丈许。
【组词】
引手、 引弓、 引满
2.
【证】
谏正。
【引证】
《说文》-证,谏也。从言,正声。 、 《战国策·齐策》。高诱注:“证,谏也。”-士尉以证靖郭君,靖郭君不听。
【组词】
证谏
病症。 同: 症
【引证】
清·黄宗羲《子刘子行状》-然后先生之言,为思陵对证之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