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21: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21:51
词汇“引觞”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引”和“觞”。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引觞”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引觞”的字面意思是举杯劝酒,其中“引”有引导、举起的意思,“觞”指的是古代的一种酒器,后来泛指酒杯。因此,“引觞”通常用来描述在宴会或聚会中举杯敬酒的动作或行为。
“引觞”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引”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意为拉弓或引导;“觞”字则源自古代的酒器,后来泛指酒杯。随着时间的推移,“引觞”逐渐固定为描述举杯敬酒的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饮酒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活动,“引觞”体现了古代宴会的礼仪和氛围。在古代文人墨客的交往中,“引觞赋诗”是一种常见的文化活动,体现了文人间的雅趣和情谊。
“引觞”一词给人以温馨、和谐的情感联想,它让人想到古代宴会的场景,宾主尽欢,共饮美酒,共享美好时光。
在现代生活中,“引觞”一词虽然使用不多,但在特定的文化活动或传统节日中,如中秋节、春节等,人们仍会举杯敬酒,传承这一古老的传统。
在创作中,可以将“引觞”融入到描述古代宴会的场景中,如:“月下花前,宾主引觞,共赏明月,共话桑麻。”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古代宴会的画面,宾主围坐,举杯敬酒,气氛热烈;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到古筝或琵琶的悠扬旋律,增添宴会的雅致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aise a toast”(英语)或“brindar”(西班牙语),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体现了举杯敬酒的社交礼仪。
“引觞”作为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词汇,不仅体现了古代的社交礼仪,也承载了人们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强文化素养。
1.
【引】
(会意。从弓丨。丨表示箭。箭在弦上,即将射发。本义:拉开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引,开弓也。 、 《孟子》-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 《淮南子·说林训》-引弓而射。 、 《战国策·楚策》-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 《史记·匈奴列传》-长城以后,引弓之国,受命单于。 、 《淮南子·人间训》-丁壮者,引弦而战。 、 明·魏禧《大铁椎传》-柄铁折叠环复…引之长丈许。
【组词】
引手、 引弓、 引满
2.
【觞】
(形声。从角,傷(shāng)省声。金文从“爵”。本义:古代盛酒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觞,爵实曰觞,虚曰觯。 、 《礼记·投壶》-请行觞。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组词】
觞勺、 觞令、 觞豆、 觞爵、 觞觥、 觞酌
向人敬酒。
【引证】
《吕氏春秋》-管仲觞桓公。 、 《礼记·表记》-觞酒豆肉。 、 《战国策·秦策》-王觞将军。 、 《庄子·徐无鬼》-楚王觞之。
【组词】
觞客、 觞奠、 觞祝、 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