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52: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52:42
孟春:孟春是汉语词汇,指的是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即正月。在**传统农历中,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月,因此孟春即春季的第一个月。
文学:在古典文学中,孟春常用来描绘春天的开始,如“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礼记·月令》)。 口语:在日常口语中,孟春可能不如“正月”或“春节”常用,但在某些传统或正式的场合仍会被提及。 专业领域:在农业、气象学等领域,孟春可能用于描述特定季节的气候特征或农事活动。
同义词:正月、初春 反义词:季冬(冬季的最后一个月)
词源:孟春一词源自古代对月份的划分,孟表示“开始”,春表示“春天”。 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孟春的用法逐渐固定,成为描述农历正月的一个传统词汇。
在文化中,孟春不仅是农历新年的开始,也是许多传统节日和俗的起点,如春节、元宵节等。这些节日和俗反映了人对春天的期待和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
孟春带给人们温暖、生机和希望的情感。它象征着新的开始和生命的循环,常让人联想到家庭团聚、热闹的节日气氛和春天的美景。
在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大扫除,贴春联,放鞭炮,庆祝孟春的到来。这是一个全家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时刻。
在诗歌中,孟春可以被用来描绘春天的美景和人们的喜悦心情:
孟春之月,花开满园,
春风拂面,心旷神怡。
家家户户,喜气洋洋,
共庆新春,福满人间。
视觉:孟春让人联想到盛开的桃花、嫩绿的柳枝和热闹的庙会。 听觉:孟春的气氛中充满了鞭炮声、欢笑声和传统音乐。
在其他文化中,如日本,也有类似的月份划分,如“弥生”(3月),但具体的节日和*俗有所不同。
孟春作为一个传统词汇,不仅描述了农历的第一个月,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意义和情感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中华文化的精髓。
1.
【孟】
(形声。从子,皿声。本义:妾媵生的长子称“孟”,正妻生的长子称“伯”,后来统称长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孟,长也。 、 《书·康诰》-孟侯。 、 《书·大传》-天子太子年十八曰孟侯。 、 《诗·郑风·有女同车》。传:“齐之长女。”-彼美孟姜。 、 《方言十二》-孟,姊也。 、 《左传·隐公元年》-惠公元妃孟子。 、 周密《癸辛杂识前集》-胡卫道三子:孟曰宽,仲曰定,季曰宕。
【组词】
孟兄;孟孙;孟仲叔季
2.
【春】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草(木),草木春时生长;中间是“屯”字,似草木破土而出,土上臃肿部分,即刚破土的胚芽形,表示春季万木生长;“屯”亦兼作声符。小篆字形,隶变以后,除“日”之外,其他部分都看不出来了。本义:春。四季的第一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春,推也。从艸屯,从日,艸春时生也。会意,屯亦声…今隶作春字,亦作芚。 、 《尔雅·释天》-春为青阳,春为发生,春秋繁露。春者,天之和也。又春,喜气也,故生。 、 《公羊传·隐公元年》-春者何,岁之始也。 、 《诗·豳风·七月》-为此春酒。 、 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组词】
春归、 春闱、 春蚕、 春事、 春人、 春试、 春忙、 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