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37: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37:31
词汇“力能”在中文语境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我们可以将其拆分为“力”和“能”两个字。
结合这两个字,“力能”可以理解为“力量和能力”的总称,或者指某种特定的能力或力量。
由于“力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某人或某物的强大能力或力量。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会出现。在专业领域,如物理学或工程学,可能会用更精确的术语来描述相关概念。
由于“力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明确。它可能是由“力”和“能”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的新词。
在某些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力能”可能被用来形容某种超自然的力量或能力,如在神话、传说或科幻作品中。
“力能”这个词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强大、不可战胜的形象,给人以积极、正面的情感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很少遇到使用“力能”这个词的情况。它更多出现在特定的文学作品或专业讨论中。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星辰的力能,
穿越无尽的夜空,
照亮了旅人的梦。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强壮的人或巨大的机械,展现出强大的力量和能力。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节奏强烈、充满力量的音乐,来增强“力能”的联想。
在不同语言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词汇来描述力量和能力,如英语中的“power”和“ability”。
“力能”这个词虽然不常见,但它结合了“力”和“能”两个基本概念,可以用来形容强大的力量和能力。在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描述和理解世界。
1.
【力】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为转注。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力,筋也。像人筋之形。 、 《礼记·礼运》。注:“筋骸强者也。”-其行之以货力。 、 《汉书·食货志》。注:“谓勤作之也。”-力农数耘。 、 《诗·邶风》-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 《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组词】
四肢无力、 力人、 力尽神危、 力软筋麻、 力屈、 力尽、 力竭
2.
【能】
(象形。金文作字形象熊形。本义:熊)。
传说中的一种像熊的兽。
【引证】
《说文》-能,熊属。足似鹿。 、 《左传·昭公七年》。贾注:“兽也。”-梦黄能入于寝门。 、 唐·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近者三奸悉破碎,羽窟无底幽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