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04: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04:31
“儒籍”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儒家学派的经典文献,特别是指那些被儒家学者视为权威和指导原则的书籍。这些书籍通常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它们构成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在文学语境中,“儒籍”可能被用来指代那些富含儒家智慧和道德教诲的文学作品。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中国传统文化或教育体系时,它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哲学、历史和教育学中,“儒籍”是一个重要的学术术语,用于研究和讨论儒家思想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儒籍”一词源于中国古代对儒家学派经典文献的称呼。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用来指代所有被认为是儒家学派核心的书籍。在历史上,儒家思想经历了多次复兴和变革,而“儒籍”作为其载体的词汇也随之演变。
在中国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儒籍”具有极高的地位。它们不仅是学术研究的
1.
【儒】
(形声。从人, 需声。本义: 术士)。
同本义。春秋时从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的、熟悉诗书礼乐而为贵族服务的人。
【引证】
《说文》-儒,术士之称。 、 《法言·君子》-通天地之人曰儒。 、 《论衡·超奇》-能说一经者为儒生。 、 《墨子·非儒下》-儒浩居而自顺者也。 、 《周礼·太宰》-四曰儒,以道得民。 、 《礼记·儒行》-儒之言优也和也,言能安人能服人也。
【组词】
儒师;儒仙
2.
【籍】
(形声。从竹,耤(jí)声。古书以竹制成,故从“竹”。本义:登记册,户口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籍,簿书也。 、 《周礼·大司马》-乃以九畿之籍。 、 《周礼·小行人》。注:“名位尊卑之书。”-掌邦国宾客之体籍。 、 《左传·成公二年》-非礼也勿籍。 、 诸葛亮《论游户自实》-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 、 明·顾炎武《复庵记》-宫观之籍。
【组词】
籍口、 籍戎、 籍地、 削籍、 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