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1:38: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1:38:46
括囊避咎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把口袋扎紧,避免犯错”。这个成语比喻为了避免错误或责任,采取谨慎、保守的态度,不轻易发表意见或采取行动。
在文学作品中,括囊避咎 常用来形容那些过于谨慎、不敢冒险的人物性格。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批评那些过于保守、不敢承担风险的人。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政治,这个成语可能用来描述那些为了避免法律责任或政治风险而采取的谨慎策略。
同义词:谨小慎微、明哲保身、畏首畏尾 反义词:大胆直言、勇于担当、敢作敢为
括囊避咎 的词源较为明确,直接来源于其字面意思。在古代,人们为了避免口袋里的东西掉出来,会将其扎紧,这个动作被引申为避免犯错的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固定,成为描述谨慎态度的常用语。
在传统文化中,谨慎被视为一种美德,尤其是在官场和商业领域。括囊避咎** 反映了这种文化背景下的一种普遍心态,即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责任,人们倾向于采取保守的策略。
这个成语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暗示了一种缺乏勇气和决断力的态度。在联想上,人们可能会想到那些在关键时刻退缩、不敢承担责任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同事在面对重要决策时选择括囊避咎,结果错失了发展机会。这让我意识到,适度的冒险和承担责任是成长和成功的重要因素。
在诗歌中,可以将 括囊避咎 融入到描述人物性格的诗句中,如:
他如秋叶般静默,
括囊避咎,不敢言。
在视觉上,括囊避咎 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紧闭的口袋或一个紧锁的箱子,象征着封闭和保守。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沉默或低语,象征着不敢大声表达。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play it safe" 或 "avoid taking risks",这些表达也传达了避免冒险和谨慎行事的意思。
括囊避咎 这个成语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在面对风险和责任时的一种普遍心态。虽然谨慎有其必要性,但过度谨慎可能会限制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样的成语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文化内涵和人际交往的微妙之处。
不敢自同凡臣,括囊避咎。
1.
【括】
(形声。本义:结,扎束)。
用绳或带子结扎,捆束。
【引证】
《说文》。按,絜者,束也。-括,絜也。 、 《易·坤》。注:“结也。”-括囊。 、 《韩诗章句》-括,约束也。 、 《左传·襄公三十年》。注:“子结。”-卫北宫括。 、 《淮南子·齐俗》-羌人括领。 、 马中锡《中山狼传》-内狼于囊,遂括囊口。(内:纳。)
【组词】
括囊、 括发、 括结、 括约肌
2. 【囊】
3.
【避】
(形声。从辵(chuò),辟声。本义:躲开,回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避,回也。 、 《苍颉篇》-避,去也。 、 《国语·周语》-无乃实有所避。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 清·周容《芋老人传》-有书生避雨檐下。
【组词】
避风雨;避秦、 避言、 避宅
4.
【咎】
(会意。从人,从各。从“各”,表示相违背。违背人的心愿。本义:灾祸,灾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咎,灾也。 、 《吕氏春秋·侈乐》。注:“殃也。”-弃宝者必离其咎。 、 贾谊《吊屈原赋》-嗟苦先生,独离此咎。
【组词】
咎征、 咎有应得、 咎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