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17: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17:14
初霜:字面意思是指一年中第一次出现的霜冻。在气象学上,初霜通常标志着秋季的深入和冬季的临近,是气温下降到冰点以下的一个标志性现象。
初霜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初”和“霜”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初”表示开始或第一次,“霜”则是指在低温下形成的冰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初霜常常与诗词、绘画等艺术形式相结合,成为表达季节变化和情感寄托的元素。在农业社会中,初霜的到来意味着需要采取措施保护农作物,防止冻害。
初霜给人以清新、冷冽的感觉,同时也带有一点凄凉和萧瑟。它让人联想到冬天的寒冷、岁月的流逝以及生命的脆弱。
在个人经历中,初霜可能是一个提醒人们季节变化的信号,促使人们调整生活*惯,如增加衣物、注意保暖等。
在诗歌中,初霜可以被赋予更多的象征意义:
初霜轻轻落,
如梦如幻间。
大地披银装,
静待冬日眠。
初霜的视觉联想通常是清晨草地上的一层**的白色霜晶,听觉联想可能是踩在霜冻的地面上发出的脆响。
在不同文化中,初霜的象征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北欧神话中,霜冻和冰雪与诸神的斗争和季节的循环紧密相关。
初霜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在气象学上有其特定的含义,在文学和日常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季节变化的标志,也是人们情感和思绪的载体。通过对初霜的学*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多维性和丰富性。
1.
【初】
(会意。从刀,从衣。合起来表示:用刀剪裁衣服是制衣服的起始。本义:起始,开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初,始也。裁者衣之始也。 、 《广雅》。按,谓展帛以就裁。-初,舒也。 、 《易·既济》-初吉终乱。 、 《易·书大传》-名曰初虑。 、 《诗·王风·兔爰》-我生之初。 、 《论衡·订鬼》-初疾畏惊,见鬼之来。 、 陶渊明《桃花源记》-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组词】
初岁、 初枯、 初头、 初化、 初末
2.
【霜】
(形声。从雨,相声。本义:在气温降到摄氏零度以下时,近地面空气中水汽的白色结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霜,露所凝也。士气津液从地而生,薄以寒气则结为霜。 、 《汉书·董仲舒传》-霜者,天之所以杀也。 、 《易·坤》-履霜坚冰至。 、 《诗·秦风·蒹葭》-白露为霜。 、 宋·范仲淹《渔家傲》-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
【组词】
霜雪、 霜瓦、 霜旦、 霜甲、 霜衣、 霜妃、 霜序、 霜信、 霜砧、 霜草、 霜气、 霜鸟、 霜雪、 霜雾、 霜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