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2:08: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2:08:23
删削:指对文字、文章、文件等进行删减、削减,去除不必要或不合适的内容。
删削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删”指删除,“削”指削减。在古代文献整理中,删削是常见的编辑手段,用以去除冗余和错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仍保持其基本含义,但在不同领域有了更广泛的应用。
在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删削常与审查制度、编辑规范等相关联。在某些社会或政治环境中,删削可能涉及对****的限制,而在其他情况下,它则是为了提高信息的质量和准确性。
删削可能引起人们对权威、控制和精确性的联想。在情感上,它可能带来一种严谨、专业的感觉,但也可能引发对自由表达受限的担忧。
在个人经历中,删削可能出现在学术写作、工作报告或个人创作中。例如,在撰写学术论文时,对文献综述进行删削以确保论文的紧凑性和相关性。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删削”来表达对文字的精炼追求:
文字如林,删削成诗, 去芜存菁,意韵自生。
删削可以联想到编辑在纸上划掉文字的画面,或是听到纸张被撕裂的声音,这些都强化了删削这一动作的实际感受。
在英语中,删削可以对应为“edit”或“cut”,在不同文化中,这些词汇的使用和含义可能有所不同,但都涉及对内容的修改和精简。
删削是一个在语言表达和内容创作中非常重要的词汇。它不仅涉及对文字的物理处理,还涉及到对信息质量和表达效果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掌握删削的概念有助于提高沟通的效率和质量。
1.
【删】
(会意。从刀从册。册是简册,把若干竹简编穿在一起叫“册”。简册的内容有问题,就用刀除掉,所以从“刀”。本义:削除)。
削除;勾划掉。
【引证】
《说文》-删,剟也。 、 《三苍》-删,除也。 、 《声类》-删,定也。 、 《汉书·刑法志》注-删,刊也。 、 《汉书·丙吉传》注-删,削也。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组词】
增删、 删存、 删裁、 删弃、 删割、 删繁、 删抹
2.
【削】
削弱,削减。
【引证】
《韩非子·五蠹》-辩智而鲁削。 、 宋·苏洵《六国论》-日削月割。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兵挫地削。 、
徒峭。
【引证】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石崖侧削。
【组词】
削壁(徒削的山崖)——现专用于合成词中,如“剥削”、“削减”、“瘦削”义同“削(xiā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