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1:29: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1:29:05
“微乎其微”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非常微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它用来形容事物的数量或程度极小,几乎不具有实际意义或影响。
在文学作品中,“微乎其微”常用于强调某事物的微不足道,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在口语中,它常用来表达对某事物重要性的轻视或不屑。在专业领域,如科学、经济学等,它可能用于描述极小的数值或变化。
同义词中,“微不足道”强调的是重要性的缺失,而“微乎其微”更侧重于数量或程度的极小。反义词则强调了与“微乎其微”相反的特性,即巨大或显著。
“微乎其微”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具体出处不详,但其结构和意义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体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极小事物或程度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微乎其微”常用于强调谦逊和低调,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追求。在社会交往中,这个成语也常用于自谦或对他人的轻视。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轻微的无奈或失望,因为它暗示了某事物的价值或影响被极度贬低。在表达中,它可以帮助我传达对某事物重要性的轻视或不屑。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用“微乎其微”来形容一些看似重要但实际上影响很小的事情,比如在一次团队项目中,某个成员的贡献非常有限,我就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微乎其微的星光,在夜空中闪烁,虽不及皓月之辉,却自有其独特的光芒。”
视觉上,我可以联想到微弱的星光或细小的尘埃。听觉上,可能是极细微的声音,如远处虫鸣或风中树叶的沙沙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negligible”或“minimal”,它们在意义上与“微乎其微”相近,但在使用和文化背景上有所不同。
“微乎其微”这个词汇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帮助我准确地表达对某事物重要性的轻视或不屑,同时也让我意识到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同样的词汇可能有不同的使用和理解方式。
式微式微者,微微微者也。
富庶的河套,是黄河所给的一点点它口里所吐出的,和被它所吞没的比较起来,真是~了。
1.
【微】
(会意。从彳(chì);--(wēi)声。本义:隐秘地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微,隐行也。 、 《左传·襄公十九年》-崔杼微逆光。
【组词】
微行
2. 【乎】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声音上扬,下面的符号表示舒气。“乎”是“呼”的本字。当“乎”借作语气词、介词用之后,就另造了一个从“口”的形声字“呼”。本义:吐气)。 同本义。
3.
【其】
期限。 同: 期
【引证】
《易·系辞下》-既辱且危,死其将至。
(形声。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金文又加声符“丌”(jī),变成“其”。(jī)本义:簸箕。今字作“箕”。“其”假借为代词:他、他们、那等)。
4.
【微】
(会意。从彳(chì);--(wēi)声。本义:隐秘地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微,隐行也。 、 《左传·襄公十九年》-崔杼微逆光。
【组词】
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