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38: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38:20
“余音缭绕”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音乐或其他声音停止后,其音韵仍然在空中回荡,久久不散。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音乐或歌声非常优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或者比喻某种影响、记忆在心中久久不能忘怀。
“余音缭绕”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文学作品,特别是在描述音乐和诗歌时经常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到形容任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事物。
在**文化中,音乐和诗歌一直被视为高雅的艺术形式,因此“余音缭绕”这个成语也体现了对这些艺术形式的赞美和尊重。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一种宁静、美好的情感体验,让人联想到悠扬的音乐和深远的回忆。它能够唤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怀念。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听了一场古典音乐会,其中一首曲子的旋律非常动人,结束后,那种余音缭绕的感觉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每次回想起来都能感受到当时的情感。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夜幕降临,星光点点,远处的琴声余音缭绕,仿佛诉说着古老的传说。”
结合音乐,可以想象一段悠扬的小提琴曲,随着最后一个音符的落下,那种余音缭绕的感觉在空中回荡,给人以视觉上的宁静和听觉上的享受。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he echo linger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声音或影响持久不散的意境。
“余音缭绕”这个成语不仅在语言上富有美感,而且在文化和情感上都有深远的意义。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欣赏艺术和体验生活时有了更深的感悟。
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听了他的演唱会,至今还感觉~
1.
【余】
(形声。从食,余声。本义:饱足)。
饱足。足食得饱。
【引证】
《说文》-余,饶也。
2.
【音】
(指事。从言含一。甲骨文“言、音”互用,金文、小篆在“言中加一横,表示所发之音。本义:声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音,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 、 《白虎通·礼乐》-八音。一说笙、祝、鼓、箫、琴、埙、钟、磬也。 、 《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声成文,谓之音。 、 《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夫音,乐之舆也。 、 《庄子》-鸡狗之音相闻。 、 宋·苏轼《石钟山记》-北音清越。 、 清·姚鼐《登泰山记》-鸟兽音迹。
【组词】
音颡、 音强、 音制、 音频
3.
【缭】
(形声。从糸(mì),表示与丝有关尞(liáo)声。本义:缠绕)。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缭,缠也。 、 《礼记·玉藻》。疏:“绕也。”-再缭四寸。 、 《仪礼·乡饮酒礼》。注:“犹紾也。”-弗缭。 、 《楚辞·怨思》-肠纷纭以缭转兮。 、 屈原《九歌·湘夫人》-缭之兮杜衡。 、 《后汉书》-林麓薮泽陂池连乎蜀汉,缭以周墙,四百余里。
【组词】
缭肘、 缭绕、 缭纠
4.
【绕】
(形声。从糸(mì),尧声。本义:缠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绕,缠也。 、 张衡《西京赋》。注:“裹也。”-绕黄山而款牛首。
【组词】
把丝绕在卷筒上;绕搭、 绕缭、 绕手、 绕网、 绕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