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5:36: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5:36:04
守备:这个词通常指的是防守和守卫的行为或状态,特别是在军事或体育领域中。在军事上,守备可以指军队在特定区域进行防御,以保护该区域不受敌人的攻击。在体育中,守备通常指防守队员在比赛中阻止对方得分的行为。
守备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守”意味着保护或看守,“备”意味着准备或完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军事和体育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保持了其基本的防御含义。
在许多文化中,守备被视为一种重要的品质,特别是在强调忠诚和责任的社会中。例如,在军队文化中,守备是士兵的基本职责之一,体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
守备这个词给人一种稳定和安全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坚固的防线和坚定的守护者,激发人们对保护和安全的渴望。
在日常生活中,守备的概念可以应用于各种情境,如保护家庭、坚守工作岗位或维护个人原则。例如,一个人可能会在工作中守备自己的职责,确保任务的顺利完成。
在诗歌中,守备可以被用来形容一种坚定的情感或态度:
“在风雨中守备, 如同岩石般坚定, 心中的火焰, 永不熄灭。”
守备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坚固的城墙、严阵以待的士兵或紧张的体育比赛。视觉上,它可能与防御工事或守门员的身影相关联。听觉上,它可能与军队的号角声或体育场上的欢呼声相联系。
在不同语言中,守备的概念有相应的词汇,如英语中的“defend”或“guard”,法语中的“défendre”或“garder”。这些词汇都传达了保护和防御的基本含义。
守备这个词在语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在军事和体育领域中发挥作用,也在日常生活中体现了责任和忠诚的品质。通过对守备的学习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并在自己的表达中灵活运用。
1.
【守】
(会意。从宀,从寸。宀表示房屋;寸是法度。合起来表示掌管法度。本义:官吏的职责,职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寺,廷也;府,文书藏也。-守,官守也。从门,寺府之事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左传·二十一年》-王巡虢守。 、 《周礼均人》。注:“地守,衡虞之属。”-均地守。 、 《周礼·内宰》。注:“宿卫者。”-纠其守。 、 《荀子·王制》。注:“谓地也。”-虽守者益。 、 《左传·隐公五年》-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 《孟子·公孙丑下》-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
2.
【备】
(形声。从人,備(bèi)声。本义:谨慎、警惕)。
同本义。
【引证】
《大戴礼记·小辨》-事戒不虞曰知备。 、 《墨子·七患》-备者,国之重也。 、 《国语·周语》-且夫备有未至而设之。 、 《汉书·史丹传》-貌若傥荡不备,然心甚谨密。
【组词】
傥荡不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