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50: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50:17
“吴先主”这个词汇通常指的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创始人孙权,他在历史上被尊称为“吴大帝”。孙权在229年正式称帝,建立了吴国,成为吴国的第一位**。因此,“吴先主”可以理解为对孙权的一种尊称,强调他在吴国历史上的开创性地位。
在文学作品中,“吴先主”常常出现在描述三国历史的篇章中,用以指代孙权。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讲座或学术讨论中,它是一个精确的术语。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文学研究中,“吴先主”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标签。
“吴先主”这个词汇的词源直接关联到三国时期的吴国和其创始人孙权。在历史文献中,这个词汇的使用相对固定,主要用于学术和历史叙述中,用以区分其他时期的吴国君主。
在文化中,孙权作为吴国的创始人,被视为智勇双全的君主。他的形象在历史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江南地区,孙权的形象和故事被广泛传颂。
提到“吴先主”,人们可能会联想到三国时期的英雄豪杰、智谋斗争和历史变迁。这个词汇可能唤起对历史的好奇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
在历史学*中,我曾深入研究过孙权和吴国的历史,通过“吴先主”这个词汇,我能迅速联想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
在创作一首关于三国的诗歌时,我可以这样使用:“吴先主,智勇双全,江东基业,由你开创。”
在视觉上,提到“吴先主”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战争的画面,如赤壁之战的壮丽场景。在听觉上,可能会让人想起关于三国的评书或历史剧中的旁白。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吴先主”的词汇,但可以通过介绍孙权的历史地位和贡献来进行跨文化交流。
“吴先主”这个词汇在历史学*和文化传承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一个历史标签,也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帮助我们理解和欣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1.
【吴】
(会意。从口,从矢。矢(zè),象头的动作。合起来表示晃着头大声说话。本义:大声说话,喧哗) 同本义。
【引证】
《诗·周颂·丝衣》。传:“吴,哗也。”-不吴不敖,胡考之休。
2.
【先】
(会意。据甲骨文,上面是“止”(脚),下面是“人”。意思是脚已走在人的前面。本义:前进,走在前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先,前进也。 、 屈原《九歌·国殇》-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恐为操所先。
【组词】
身先士卒;争先恐后;争先
3.
【主】
件,桩。
【引证】
《儒林外史》-放着这样一主大财不会发,岂不是如入宝山空手回。
灌入 同: 注
【引证】
《荀子》-主量必平,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