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12: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12:20
“伉直”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伉”和“直”两个字组成。其中,“伉”字在古代汉语中有刚强、正直的意思,而“直”字则表示直率、不弯曲。因此,“伉直”整体上指的是性格刚强、正直不阿,不随波逐流,坚持原则和真理。
在文学作品中,“伉直”常用来形容人物的性格特点,如《史记》中形容某些历史人物的品德。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或文学性的表达中仍可见到。在专业领域,如伦理学或哲学讨论中,“伉直”可能被用来描述一种道德上的坚定和正直。
“伉直”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基本含义保持相对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有所下降,更多出现在文学作品或正式文书中。
在**传统文化中,“伉直”被视为一种美德,特别是在儒家文化中,强调君子应当具备的品德。在社会背景中,这种性格特质往往与领导力和道德权威联系在一起。
“伉直”这个词给人以坚定、可靠的正面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那些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坚持正义和真理的形象。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遇到那些性格伉直的人,他们的言行一致,不畏强权,坚持自己的原则,这种特质往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山高水长,伉直如松,不畏风霜,坚守初心。”
视觉上,“伉直”可能让人联想到挺拔的松树,或是一座坚固的石桥。听觉上,可能联想到坚定有力的演讲或音乐中的坚定节奏。
在英语中,“integrity”一词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对应“伉直”,都强调了道德上的坚定和正直。
“伉直”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种性格特质,也反映了社会对道德和品格的期待。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增强语言的深度和丰富性。
1.
【伉】
(形声。从人,亢声。本义:匹敌,相当)。
同本义。
【引证】
《战国策·秦策一》-天下莫之能伉。 、 《左传·成公十一年》。注:“敌也。”-已不能庇其伉俪。 、 《国语·周语》。注:“对也。”-弃其伉俪妃嫔。 、 《后汉书·张衡传》。注:“偶也。”-可与乎比伉。
【组词】
伉合
2.
【直】
(会意。小篆字形,从L(yǐn),从十,从目。徐锴:“L,隐也,今十目所见是直也。”本义:不弯曲,与“枉”、“曲”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正见也。 、 《荀子·劝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 《左传·襄公七年》-正直为正,正曲为直。 、 《书》-木曰曲直。 、 《易·说卦》-巽为绳直。 、 《礼记·月令》-先定准直。 、 吴均《与朱元思书》-争高直指。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