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03: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03:46
词汇“伉暴”在中文中并不常见,也没有明确的标准定义。根据字面组合,“伉”字在古汉语中有时表示“对等”或“匹配”,而“暴”字通常表示“暴力”、“猛烈”或“突然”。将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可能会产生一种“对等或匹配的猛烈行为”或“突然的、激烈的对抗”的含义。
由于“伉暴”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基本含义可能需要根据具体语境来解释。在某些情况下,它可能被用来描述一种双方力量相当且行为激烈的对抗或冲突。
由于“伉暴”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如果作者创造性地使用这个词汇,可能会用来描绘一种戏剧性的、双方势均力敌的冲突场面。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可能不会被使用,除非是在特定的文学或学术讨论中。
由于“伉暴”不是一个标准词汇,以下例句是假设性的:
同义词可能包括“激烈对抗”、“猛烈冲突”等,而反义词可能包括“和平解决”、“温和对话”等。
由于“伉暴”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明确。它可能是由两个常用汉字组合而成的一个新造词,用于特定的文学或学术目的。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如果“伉暴”被使用,它可能被用来强调某种形式的对抗或冲突,这种对抗或冲突是双方力量相当且行为激烈的。
对于这个词汇,可能会引起一种紧张、激动或期待的情感反应,因为它暗示了一种激烈的对抗。
由于“伉暴”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创造性地使用“伉暴”来描绘一种双方势均力敌的激烈对抗,增强文本的戏剧性和紧张感。
结合图片或视频,可以使用“伉暴”来描述双方激烈对抗的场景,如拳击比赛、战争场面等。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激烈的音乐或战斗的声响。
由于“伉暴”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明确。
“伉暴”作为一个非标准词汇,其使用可能非常有限,主要在特定的文学或学术语境中。了解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语言的创造性和多样性,但在日常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它的重要性可能不大。
1.
【伉】
(形声。从人,亢声。本义:匹敌,相当)。
同本义。
【引证】
《战国策·秦策一》-天下莫之能伉。 、 《左传·成公十一年》。注:“敌也。”-已不能庇其伉俪。 、 《国语·周语》。注:“对也。”-弃其伉俪妃嫔。 、 《后汉书·张衡传》。注:“偶也。”-可与乎比伉。
【组词】
伉合
2.
【暴】
(会意。古文从日,麃声。从日出艹米。本义:晒)。
同本义。
【引证】
《广韵》-暴,日干也。曝,俗。 、 《小尔雅》-暴,晒也。 、 《考工记》-书暴诸日。 、 《孟子》-一日暴之。 、 《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偃卧日中也。”-暴于南荣。 、 《左传·宣公十二年》-今我使二国暴骨。 、 《颜氏家训·书证》-言日中时必须暴晒,不尔者,失其时也。
【组词】
一暴十寒;暴炙、 暴背、 暴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