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0 08:52: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0 08:52:17
“狐狸尾巴”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狐狸的尾巴,但在汉语中,它通常被用作一个比喻,指的是某人隐藏的坏心思或不良企图,尤其是当这些心思或企图被揭露时。
在文学作品中,“狐狸尾巴”常用来形容那些表面上装作善良或无辜,实际上却心怀不轨的人物。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警告他人注意某人的真实意图。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人际关系学,它可能被用来分析人的行为模式和隐藏的动机。
同义词:马脚、真面目、本性 反义词:真诚、坦率、直率
同义词“马脚”和“真面目”都指隐藏的真相或本性,但“狐狸尾巴”更强调的是狡猾和欺骗的特质。反义词则代表了与“狐狸尾巴”所指的欺骗和隐藏相反的正面品质。
“狐狸尾巴”这个词汇的比喻用法可能源于狐狸在许多文化中的狡猾形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用来形容人的行为,特别是在那些试图隐藏自己真实意图的情况下。
在许多文化中,狐狸被视为狡猾和诡计多端的象征。因此,“狐狸尾巴”这个词汇在描述那些表面上看似无害,实则心怀鬼胎的人时,具有很强的文化共鸣。
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欺骗和背叛。它提醒人们在人际交往中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表面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表面上非常友好的人,但后来发现他们其实心怀不轨。这时,“狐狸尾巴”这个词汇就非常贴切地描述了这些人的行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他的笑容如春日暖阳,却不知狐狸尾巴藏何方。”
看到“狐狸尾巴”这个词汇,我可能会联想到一只狡猾的狐狸在森林中悄悄行走的画面,或者是一首描述狡猾人物的歌曲。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he tip of the iceberg”或“the mask falls”,虽然它们的意思不完全相同,但都涉及到揭露隐藏的真相。
“狐狸尾巴”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比喻,它帮助我们理解和描述那些表面上看似无害,实则心怀不轨的人。在学习语言和进行表达时,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比喻词汇是非常重要的。
孙岩娶妻三年,不脱衣而卧。岩私怪之,伺其睡,阴解其衣,有尾长三尺似狐尾。岩惧而出之。
但是他的话未免说的太露骨,已经明明白白把他的~显露出来了。
1.
【狐】
(形声。从犬,瓜声。本义:狐狸)。
同本义。
【引证】
《汉书·文帝纪》。注:“狐性多疑,每渡冰河,且听且渡,故言疑者称狐疑。”-朕狐疑。 、 《易·未济》-小狐汔济。 、 《史记·陈涉世家》-狐鸣呼曰。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狐裘不暖锦衾薄。 、 《广东军务记》-狐凭鼠伏。
【组词】
狐丘、 狐白、 狐兔、 狐仙
2.
【狸】
(狸为貍的俗字。形声。从豸(zhì),长脊的野兽,里声。本义:狸子,也叫野猫、山猫)。
同本义。
【引证】
《庄子·秋水》-捕鼠不知狸狌,此家猫也。 、 《诗·豳风·七月》-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3. 【尾】
4.
【巴】
(象形。小篆象蛇形。本义:大蛇)。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大蛇。
【引证】
《说文》-巴,巴虫也,或曰食象蛇。 、 《山海经·海内南经》。注:“说者云,长千寻。”-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 、 《山海经·海内经》。注:“即巴蛇也。”-朱卷之国,有黑蛇青象,食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