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19: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19:44
撤资:字面意思是指投资者从某个项目、企业或国家中撤回其投资资金的行为。基本含义是指投资者因为某种原因(如经济风险、政策变化、市场波动等)决定不再继续投资,从而将其资金撤出。
撤资一词源于汉语,由“撤”和“资”两个字组成。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被广泛用于描述投资行为的终止。随着全球化的加深,这个词也逐渐被其他语言所借用。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撤资可能被视为一种负面行为,因为它可能导致经济衰退或失业。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撤资也可能被视为一种理性的风险管理策略。
撤资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如担忧、失望或恐慌。它可能让人联想到经济危机或企业困境。
在个人生活中,撤资可能涉及个人投资决策,如从某个股票或基金中撤回资金。
在诗歌中,撤资可以被用作比喻,如“爱情如撤资,一旦撤回,难以复原”。
撤资可能让人联想到股市图表的下跌,或是银行账户余额的减少。
在英语中,撤资可以对应为“divestment”或“disinvestment”。在不同的文化中,撤资的具体含义和影响可能有所不同。
撤资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术语,它不仅涉及投资决策,还反映了市场动态和社会经济状况。在学习语言和表达时,理解撤资的含义和用法对于掌握相关领域的知识至关重要。
1.
【撤】
(形声。从手,(chè)声。本义:撤去)。
同本义。
【引证】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组词】
撤酒席;撤火、 撤帘、 撤案
2.
【资】
(形声。从贝,次声。从贝,与财富有关。本义:钱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资,货也。 、 《广雅》-资,川也。 、 《易·旅》-怀其资 、 《诗·大雅·板》-丧乱蔑资。 、 《战国策·秦策一》-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 《战国策·燕策》-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 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应得之资。 、 《广东军务记》-富者捐资。 、 清·方苞《狱中杂记》-中家以上,皆竭资取得。 、 清·周容《芋老人传》-厚资而遣之。
【组词】
投资、 内资;外资;集资;薪资、 茶资、 资业、 借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