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20: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20:48
“声如洪钟”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声音像大钟一样洪亮。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声音非常响亮、有力,通常用来赞美某人的嗓音或演讲的震撼力。
“声如洪钟”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当时的大钟是重要的礼器和乐器,声音洪亮,因此用来比喻声音的响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形容声音的震撼力。
在**文化中,声音的响亮往往与权威和力量联系在一起。因此,“声如洪钟”这个成语在赞美领导力、演讲能力和音乐表演时尤为常见。
这个成语给人以力量和震撼的联想,让人想到宏伟的场景和强烈的情感表达。它激发了人们对声音力量的敬畏和赞美。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一次演讲比赛中听到一位选手的声音声如洪钟,他的演讲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声音极具感染力,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他的声音,如洪钟般响彻云霄,唤醒了沉睡的心灵,引领我们走向光明。”
想象一下,一位演讲者在广场上,他的声音如同大钟的回响,穿透人群,震撼人心。这种场景不仅在视觉上宏大,而且在听觉上给人以强烈的冲击。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s loud as a bell”或“as resonant as a church bell”,但这些表达没有“声如洪钟”那种文化和历史的深度。
“声如洪钟”这个成语不仅形容了声音的响亮,还蕴含了文化和历史的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增强表达的深度和魅力。
忆胥目如闪电,声如洪钟。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72回:“忆胥目如闪电,~。”
1.
【声】
(形声。从耳,殸(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声,音也。 、 《礼记·乐记》-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 《虞书》-声依永律和声。 、 《礼记·郊特牲》-凡声阳也。 、 《诗·齐风·鸡鸣》-苍蝇之声。 、 《诗·小雅·车攻》-有闻无声。 、 柳宗元《永州八记》-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 《孟子·梁惠王下》-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
【组词】
声叉、 声嘶、 声如洪钟、 声振林木、 声动梁尘
2.
【如】
(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字疑从女,若省声。女子从人者也。-如,从随也。 、 《左传·宣公十二年》。杜预注:“如,从也。”-有律以如己也。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 《柳宗元《三戒》-犬皆如人意。
【组词】
如命、 如志、 如令
3.
【洪】
(形声。从水,共声。本义:大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洪,洚水也。 、 《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 、 《诗·商颂·长发》-洪水芒芒。 、 《孟子·滕文公上》-洪水横流。
【组词】
山洪;防洪;蓄洪;分洪;洪河、 洪峰
4.
【钟】
(形声。左形,右声。鐘:本义:古代打击乐器,青铜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杨树达曰:“钟者,可捶之物。”-钟,乐钟也。 、 《广雅·释器》-钟,铃也。 、 《礼记·明堂位》-垂之和钟。 、 《左传·昭公二十一年》-钟音之器也。 、 《淮南子·本经》-大钟鼎。 、 《国语·周语》-细钧有乐,钟兑音也。 、 宋·苏轼《石钟山记》-声如洪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