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1:42: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1:42:40
词汇“名象”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名”通常指名称、名声或名义,而“象”则可以指形象、象征或现象。将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名象”可能指的是某个事物的名称或形象,或者是指某个名称所代表的形象或象征意义。
由于“名象”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描述某个角色的名字及其在故事中的形象或象征意义。在专业领域,如品牌营销或设计,它可能被用来讨论品牌名称与其视觉形象的关系。
由于“名象”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可能不明确。它可能是由“名”和“象”两个字组合而成,用于特定语境下的表达。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下,“名象”可能被用来强调名称与形象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品牌建设、个人形象塑造等方面。
对于个人而言,“名象”可能引发对名称与形象关联的思考,例如一个人的名字如何影响他人对其形象的认知。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会遇到需要考虑“名象”的情况,例如选择一个品牌名称或设计个人名片时。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名象交织,每一块石头都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品牌标志,它既是名称的视觉呈现,也是形象的象征。结合音乐,可以想象一段旋律,它既是名称的听觉呈现,也是情感的象征。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概念上可以与“品牌形象”、“个人形象”等词汇进行比较。
“名象”作为一个组合词汇,强调了名称与形象的结合,它在特定语境下可能有其独特的应用价值。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语言的细微差别和文化内涵。
1.
【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名,自命也。 、 《礼记·祭法》-黄帝正名百物。 、 《孟子》-名之曰幽厉。 、 《庄子·天运》-名公器也。 、 《乐府诗集》-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名之者谁。 、 《聊斋志异·促织》-自名“蟹壳青”。
【组词】
名品
2.
【象】
(象形。甲骨文字形,突出其长鼻。本义:大象,一种哺乳动物)。
象科的,特别是象属(Elephas)和非洲象属(Loxodonta)的体型极大而粗重的几乎无毛的四足动物。
【引证】
《说文》-象,南越大兽,长鼻牙,三年一乳。像鼻牙四足尾 之形。 、 《山海经·南山经》-祷过之山多象。 、 《汉书·司马相如传》-穷奇象犀。 、 《汉书·张骞传》-其民乘象以战。 、 《诗·鲁颂·泮水》-元龟象齿,大赂南金。 、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象有齿以焚其身。
【组词】
象口、 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