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16: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16:28
晚节不终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晚年节操不保”,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在晚年失去了应有的道德操守或名誉,做出了与其一生形象不符的行为。
在文学作品中,晚节不终 常用来形容那些曾经德高望重的人物,在晚年因某种原因而名誉扫地。在口语中,这个词组可能被用来批评或讽刺某人晚年的行为与其一贯的形象不符。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伦理学,这个词组可能被用来分析历史人物的道德品质和行为。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如“晚节不保”更强调节操的丧失,“晚年失德”则强调道德的缺失。反义词则强调晚年的正面评价或成就。
晚节不终 这个词汇源自**古代对道德操守的重视,特别是在儒家文化中,个人的道德品质被视为极其重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组被广泛用于描述那些在晚年失去道德操守的人物。
在传统文化中,晚节不终** 反映了社会对个人道德品质的持续关注,尤其是在晚年。这种观念强调了个人一生的行为和道德的一致性,以及晚年行为对个人名誉的重大影响。
晚节不终 这个词组通常带有一种失望和遗憾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那些曾经受人尊敬的人物,因晚年的不当行为而失去了人们的敬仰。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或听说某些公众人物或长辈,因晚年的某些行为而名誉受损,这种情况下,晚节不终 这个词组就能很好地表达这种情境。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昔日清风明月,今朝晚节不终,
岁月无情,人心易变,
叹一声,世事如梦。
晚节不终 这个词组可能让人联想到夕阳下的孤独身影,或是老树枯枝的画面,以及悲伤或沉重的音乐。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all from grace”,意指某人从受人尊敬的地位跌落,失去了名誉和尊重。
晚节不终 这个词组在描述个人晚年行为时,强调了道德操守的重要性。它提醒我们,无论年龄多大,都应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质。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组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对某人晚年行为的评价和情感。
疏论都御史吴时来晚节不终,不当谥忠恪。
但这也不过白圭之玷,并非~。
1.
【晚】
(形声。从日,免声。本义:傍晚;黄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晚,莫也。 、 《广韵》-晚,暮也。 、 《汉书·李寻传》-四时失序,则辰星作异。…政急则出蚤,政缓则出晚。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晚成单罗衫。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晚泊沙夹。 、 《聊斋志异·狼三则》-一屠晚归。 、 清·姚鼐《登泰山记》-望晚日照城郭。
【组词】
晚曦、 晚夕、 晚半天儿、 晚钟、 晚寒、 晚晴;晚饷、 晚阴、 晚来
2.
【节】
(形声。从竹,即声。本义:竹节)。
同本义。泛指草木枝干间坚实结节的部分。
【引证】
《说文》-節,竹约也。 、 左思《吴都赋》-苞笋抽节。 、 《晋书·杜预传》-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 《易·说卦》-其于木也,为坚多节。
【组词】
节根、 节旄、 节粉、 节槎、 节次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终】
(形声。从糸(mì),冬声。甲骨文字形,象一束丝,两头象结扎的末端。本义:把丝缠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终,絿丝也。 、 《睡虎地秦墓竹简》-旋终在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