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36: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36:28
“圣善”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圣”和“善”。其中,“圣”通常指神圣、崇高、卓越,而“善”则指善良、美好、正直。结合起来,“圣善”可以理解为极其善良、高尚、纯洁的品质或行为,常用来形容人的德行或事物的性质达到了极高的标准。
在文学作品中,“圣善”常用来形容主人公的品德,如“他的行为圣善无比,赢得了众人的尊敬。”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或庄重的场合,如、道德讲座中,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伦理学、学中,“圣善”可能被用来讨论道德标准或**教义。
同义词:
反义词:
“圣”字源自古代对神灵的尊称,后来扩展到指代一切崇高、神圣的事物。“善”字则源自古代对美好、正直的描述。两者结合,形成了“圣善”这个词汇,用以形容极高的道德品质。
在传统文化中,“圣善”常与儒家思想中的“仁”和“义”相联系,强调个人品德的高尚和行为的正直。在文化中,如**和道教,这个词也常用来形容修行者的德行。
“圣善”这个词给人以正面、积极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光明、希望和纯洁。它激发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高尚品德的追求。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阅读一些古代文学作品时遇到“圣善”这个词,它让我对主人公的品德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佩。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圣善的光辉下,心灵得以净化,世界变得温柔。”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天使或圣人的画面,传达出圣善的意象。在音乐中,可以选择柔和、庄严的旋律,以增强圣善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holy goodness”或“divine virtue”,它们都传达了类似的神圣和善良的概念。
“圣善”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道德意义,它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高度赞扬,也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提升沟通的深度和广度。
1.
【圣】
(形声。从耳,呈声。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口字。即善用耳,又会用口。本义:通达事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耳顺之谓圣。彼教所言耳根圆通亦此意。-圣,通也。 、 《管子·四时》-听信之谓圣。 、 《书·洪范》。传:“于事无不通谓之圣。”-睿作圣。 、 《诗·邶风·凯风》-母氏圣善。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组词】
圣功、 圣子、 圣意、 圣明
2.
【善】
(会意,从言,从羊。言是讲话。羊是吉祥的象征。本义:吉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善,吉也。 、 《汉书·翼奉传》-来者以善日邪时,孰与邪日善时?
【组词】
善时、 善祥、 善征、 善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