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7:56: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7:56:01
“灾伤”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灾”和“伤”。字面意思是指因灾难或不幸导致的伤害或损失。基本含义是指自然灾害、事故或其他不幸造成的损害,包括物质损失和人身伤害。
在不同语境下,“灾伤”的使用有所不同: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如“灾害”更侧重于自然现象,“灾难”则更强调其严重性和后果。
“灾伤”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灾”和“伤”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灾难和伤害。在古代汉语中,“灾”常指自然灾害,“伤”指伤害,两者结合形成了“灾伤”这一词汇,用以描述灾难带来的伤害。
在文化中,“灾伤”与人们对自然灾害的敬畏和对生命的重视有关。历史上,频繁发生自然灾害,因此“灾伤”一词在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常被用于描述和反思灾害的影响。
“灾伤”一词通常带有一种悲伤和沉重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破坏、痛苦和失去,因此在表达时往往带有同情和关怀的情感色彩。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目睹过一次小型火灾,虽然灾伤不大,但仍让人感到心痛和不安。这次经历让我更加理解“灾伤”一词的含义和情感。
在诗歌中,可以将“灾伤”融入到对自然灾害的描绘中:
狂风呼啸,暴雨倾盆,
大地颤抖,灾伤无垠。
家园破碎,心灵创伤,
愿光明重现,抚平悲伤。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地震后废墟的画面,人们在废墟中寻找亲人的场景,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救援人员的呼喊声和受灾者的哭泣声,形成一种紧张和悲伤的氛围。
在英语中,“灾伤”可以对应为“disaster damage”或“casualty”。不同文化对灾害的描述和应对方式有所不同,但“灾伤”一词所表达的痛苦和损失是普遍存在的。
通过对“灾伤”一词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描述不幸*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一个词汇,更是对人类面对自然灾害时情感和经历的深刻反映。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灾伤”一词能够更准确地传达灾难带来的影响和人们的情感反应。
1.
【灾】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火焚屋的形状。小篆从川,表水;从火。水火都是灾祸之源。本义:火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或体灾。-天火曰烖,从火,哉声。古文从才,籀文从巛声。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火。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释名》-火所烧灭之余曰烖,言其余物如是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左传·昭公九年》-夏四月,陈灾。(陈地发生火灾。)
【组词】
灾火、 灾燀
2.
【伤】
(形声。从人,塲(shāng)省声。本义:皮肉破损处;创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伤,创也。 、 《礼记·月令》。注:“创之浅者曰伤。”-命理瞻伤。 、 《左传·襄公十七年》-以杙抉其伤。 、 《左传·哀公元年》-无面伤。 、 《庄子·徐无鬼》-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斵之,尽垩而鼻不伤。 、 《庄子·人间世》-咶其叶,则口烂而受伤。 、 《荀子·正论》-则援剑戟而逐之,不避死伤。 、 清·方苞《狱中杂记》-其伤于缚者,即幸留,病数月乃瘳。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城中死伤日积,巷哭声相闻。
【组词】
枪伤;两虎相斗,必有一伤;负伤;轻伤;重伤;遍体鳞伤;死伤;刀伤;烧伤,灼伤;烫伤;冻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