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40: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40:00
昧昧无闻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昏暗无知,默默无闻”。它形容一个人或事物不为人知,没有名声,处于一种默默无闻的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昧昧无闻 常用来形容那些才华横溢但未被发现的人物,或者描述一个地方的偏僻和不知名。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某人在社交圈中不活跃或不引人注意。在专业领域,它可能指某个研究领域或技术尚未被广泛认知。
昧昧无闻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的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不为人知状态的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昧昧无闻** 常常与谦虚、低调的美德联系在一起。它也反映了社会对于个人成就的认知和评价。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沉静、内敛的感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那些默默付出但未被认可的人。它也可能激发人们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和探索欲。
在我的职业生涯初期,我曾经是一个昧昧无闻的小职员,直到我提出的一项创新方案被公司采纳,我才开始逐渐被人们认识。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昧昧无闻的角落, 一朵小花静静绽放, 不为世人所知, 却自有其芬芳。”
想象一个偏僻的小镇,清晨的雾气笼罩,一切都显得朦胧而安静。这种场景可以与昧昧无闻 的意境相呼应。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unknown" 或 "obscure",但它们没有昧昧无闻 所包含的深层次的文化和情感内涵。
昧昧无闻 这个词汇在我对汉语成语的理解中占有重要位置,它不仅描述了一种状态,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意义和情感色彩。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的表达能力,增强语言的深度和韵味。
而使之昧昧无闻,安得不饮恨于九泉,抱痛于百世哉?
1.
【昧】
(形声。从日,未声。从日,与光线有关。本义:昏暗不明)。
同本义。
【引证】
《广雅·释诂四》-昧,冥也。 、 《书·牧誓》-时甲子昧爽。 、 《楚辞·九章·怀沙》-日昧昧其将暮。 、 《荀子·哀公》。注:“昧,闇;爽,明也。谓初晓尚暗之时。”-君昧爽而栉冠。 、 《淮南子·原道》-神非其所宜而行之则昧。 、 《后汉书·苏竟传》-虽昧必亮。 、 《战国策·赵策》-愚者昧于成事。 、 《楚辞·离骚》-惟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轻身而昧大义。
【组词】
昧旦、 昧然、 昧昧、 昧色、 昧明
2.
【昧】
(形声。从日,未声。从日,与光线有关。本义:昏暗不明)。
同本义。
【引证】
《广雅·释诂四》-昧,冥也。 、 《书·牧誓》-时甲子昧爽。 、 《楚辞·九章·怀沙》-日昧昧其将暮。 、 《荀子·哀公》。注:“昧,闇;爽,明也。谓初晓尚暗之时。”-君昧爽而栉冠。 、 《淮南子·原道》-神非其所宜而行之则昧。 、 《后汉书·苏竟传》-虽昧必亮。 、 《战国策·赵策》-愚者昧于成事。 、 《楚辞·离骚》-惟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轻身而昧大义。
【组词】
昧旦、 昧然、 昧昧、 昧色、 昧明
3.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4.
【闻】
(形声。从耳,门声。本义:听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闻,知声也。 、 《墨子经上》-闻耳之聪也。 、 《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屈原《九歌·湘夫人》-闻佳人兮召予。 、 《史记·项羽本纪》-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 《后汉书·列女传》-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闻屏障中。 、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组词】
闻声不食、 闻所不闻、 闻风响应、 闻雷失箸、 闻鸡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