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12: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12:13
词汇“巾笥”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源自古代汉语。下面我将从各个角度对“巾笥”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
“巾笥”字面意思是指用来存放头巾或布巾的小箱子或容器。在古代,巾笥通常是木制或竹制的,用于存放日常使用的布巾或头巾,有时也用于存放其他小型物品。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巾笥”可能会被提及,用以描述古代人的日常生活用品或作为某种文化习俗的象征。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除非是在研究古代文化或历史的文献中。
同义词:巾箱、巾盒 反义词: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几乎没有直接的反义词,因为它描述的是一个具体的物品。
“巾笥”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巾”指的是布巾或头巾,“笥”则是指一种小箱子或容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很少使用。
在古代社会,“巾笥”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反映了古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它可能与礼仪、出行、学习等社会活动有关。
对于现代人来说,“巾笥”可能会引起一种古朴、典雅的情感联想,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的生活场景。
由于“巾笥”在现代生活中不常见,个人应用的机会较少。但如果在家中收藏有古代文物,可能会遇到类似的物品。
在创作古风诗歌或小说时,可以使用“巾笥”来增添古代氛围,如:“书生携巾笥,步入桃花林。”
结合古代绘画或影视作品,可以看到“巾笥”的形象,它可能与古朴的木质纹理和简洁的设计风格相关联。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存在类似的物品,用于存放头巾或其他小物品,但其名称和具体形式可能有所不同。
“巾笥”是一个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词汇,它不仅反映了古代人的生活方式,也承载了一定的文化意义。虽然它在现代汉语中不常使用,但对于理解古代文化和语言演变具有重要意义。在学习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知识,增强文化素养。
1.
【巾】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布巾下垂之形。本义:佩巾,拭布,相当于现在的手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巾,佩巾也。 、 《仪礼·士冠礼》-沐巾一。 、 《礼记·内则》-盥卒授巾。 、 《仪礼·士丧礼》-布巾环幅不凿。 、 《仪礼·特牲馈食礼》-静其巾幂。 、 《战国策·魏策》-儿女共沾巾。 、 宋·张俞《蚕妇》-归来泪满巾。 、 清·林觉民《与妻书》-巾短情长。
【组词】
花巾;小丝巾;巾栉、 巾帚、 巾帨
2.
【笥】
(形声。从竹,司声。本义:一种盛饭食或衣物的竹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笥,盛食器也。 、 《韩非子·内储说上》-不见辒车,见有奉笥而与李氏语者。 、 《后汉书·酷吏传》-晔为市吏,馈饵一笥,帝德之不忘。 、 《庄子·秋水》-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组词】
笥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