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22: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22:23
檐楣(yán méi)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
结合起来,檐楣可以理解为房屋建筑中屋檐和门楣的结合体,或者指代与房屋建筑相关的装饰性结构。
在文学作品中,檐楣可能被用来描绘古建筑的细节,增添历史感和文化氛围。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建筑学或古建筑修复的专业领域中,它是一个精确描述特定建筑元素的术语。
檐和楣这两个字在古代汉语中就已经存在,且其基本含义至今未有太大变化。檐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而楣字则在《诗经》中已有使用。这两个字结合成檐楣一词,可能是在描述建筑细节时逐渐形成的。
在传统建筑中,檐楣不仅是功能性的结构,也是装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古代建筑的审美和文化特色,如雕刻、彩绘等工艺。
檐楣一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古朴、庄重和历史的沉淀。它唤起的情感可能是敬畏、怀旧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在参观古建筑时,我曾特别留意檐楣的雕刻和彩绘,这些细节让我对传统工艺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欣赏。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檐楣之下,岁月静好, 雕花细语,诉说着往昔。
想象一幅画面:一座古老的庙宇,檐楣上雕刻着龙凤图案,阳光透过缝隙洒下,伴随着远处钟声的回响,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庄严的氛围。
在西方建筑中,类似的结构可能是檐口(cornice)和门楣(lintel),它们在功能和装饰性上与檐楣有相似之处,但在设计和文化意义上可能有所不同。
檐楣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个具体的建筑元素,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意义和历史情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1.
【檐】
(形声。从木,詹(zhān)声。本义:屋檐)。
同本义。
【引证】
《礼记·明堂位》。注:“重檐,重承壁材也。”-复庙重檐。 、 晋·陶潜《归园田居》-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 唐·杜牧《阿房宫赋》-檐牙高啄(檐牙:屋顶伸出的边沿。高啄:像鸟向高处啄食一样)。
【组词】
檐石、 檐宇、 檐花、 檐板、 檐阴、 檐梁、 檐帷、 檐楣、 檐马、 檐铁
2.
【楣】
(形声。从木,眉声。本义:屋檐口椽端的横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徐锴曰:“按尔雅,‘楣谓之梁’谓门上横梁也。”-楣,屋边联也。齐谓之檐,楚谓之梠,秦谓之楣。 、 枚乘《七发》。按,以屋之近前下垂处,喻额前也。-阳气见于眉(楣)宇之间。 、 《仪礼·乡饮礼》-主人阼阶上当楣。 、 《仪礼·公食礼》-公当楣北乡皆是也。 、 明·袁宏道《十景园小集》-苍藤蔽檐楣,楚楚干云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