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12: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12:18
庶士:在古代汉语中,“庶士”通常指的是平民中的士人,即有一定学识和文化修养的普通人。他们不属于贵族阶层,但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文化素养。
文学语境: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庶士”常被用来描述那些通过科举考试等途径获得官职的普通人,如《红楼梦》中的贾雨村。
口语语境:在现代口语中,“庶士”较少使用,但在讨论古代社会结构或文化时可能会提及。
专业领域:在历史学、社会学等领域,“庶士”是研究古代社会阶层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概念。
同义词:士人、平民、寒士
反义词:贵族、士族、官僚
“庶士”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庶”意为普通、非贵族,“士”指有学识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庶士”逐渐成为指代有一定文化修养的普通人的专有词汇。
在古代,庶士阶层是社会流动的重要途径,他们通过科举考试等方式进入官僚体系,从而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这一现象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开放性和流动性。
“庶士”一词常带有一种励志和奋斗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通过个人努力改变命运的故事。
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时,我经常遇到“庶士”这一词汇,它让我对古代社会的阶层流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庶士”:
庶士勤学苦,夜读灯火明。
科举一朝中,青云路自成。
想象一个古代庶士在昏黄的灯光下苦读的画面,或是听到古琴的悠扬旋律,都能让人联想到“庶士”这一形象。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概念可能是“绅士”(Gentleman),但“绅士”更多强调的是礼仪和风度,而“庶士”则强调学识和奋斗。
“庶士”这一词汇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特点,也蕴含了个人奋斗和励志的情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
1.
【庶】
煮。
【引证】
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甲骨文‘庶’字是从火石、石亦声的会意兼形声字,也即‘煮’的本字…‘庶’之本义,乃以火燃石而煮,是根据古人实际生活而象意依声而造字的。 、 《周礼·秋官》-庶氏下士一人,徒四人。
【组词】
庶虫
2.
【士】
(会意。从一,从十。善于做事情,从一开始,到十结束。本义:古代男子的美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士,事也。 、 《白虎通·爵》-通古今,辩然不,谓之士。 、 《汉书·食货志》-学以居位曰士。 、 《后汉书·仲长统传》-以才智用者谓之士。 、 《周书》-太子晋,胄成人,能治上官,谓之士。 、 《书·牧誓》-是以为大夫卿士。 、 《礼记·曲礼》-列国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 、 《马伶传》-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 、 唐·韩愈《原毁》-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
【组词】
士子、 士夫、 勇士;壮士;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