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06: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06:25
“接武”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步履相接,比喻紧密相连或连续不断。在古代,这个词常用来形容军队行进的队列紧密有序,步调一致。
“接武”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接”意为连接,“武”指步伐或武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逐渐固定在描述行进队列的紧密性上。
在古代**,军队的行进方式被视为国家秩序和纪律的象征。因此,“接武”不仅描述了军队的行进,也隐含了对秩序和纪律的重视。
“接武”给人一种整齐划一、有序的感觉,联想到纪律严明、秩序井然的场景,可能会激发人们对秩序和纪律的尊重。
在日常生活中,“接武”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某些有序的活动或场景时,如阅兵、仪仗队表演等,可以使用这个词来增强描述的正式感和庄重感。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接武”来描绘有序的自然景象,如“春风接武,花开有序”。
想象一支军队整齐划一地行进,步伐一致,声音铿锵有力,这种场景可以激发强烈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接武”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march in step”(步调一致地行进)可以传达相似的概念。
“接武”是一个具有特定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它仍然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能够为文学和正式场合的描述增添庄重和正式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
1.
【接】
迅速,敏捷。 同: 捷
【引证】
《荀子·大略》-先事虑事谓之接,接则事优成。
2.
【武】
(会意。从止,从戈。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本义:勇猛;猛烈) 同本义。
【引证】
《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 、 《易·履》-武大为于大君。 、 《诗·郑风·羔裘》-孔武有力。 、 《楚辞·九歌·国殇》-诚既勇兮又以武。
【组词】
英武、 威武、 武色、 武车、 武健、 武断乡曲
指干戈军旅之事。
【引证】
《韩非子·五蠹》-德不厚而行武。 、 《三国志·诸葛亮传》-用武之国。 、 《资治通鉴》-无用武之地。 、
【组词】
武弁、 武不善作、 武训、 武略、 武教、 武运、 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