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06: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06:57
“治兵以信”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治理军队要依靠诚信。这个成语强调在军事管理中,诚信是至关重要的原则,能够确保军队的纪律和战斗力。
在文学作品中,“治兵以信”常用来描述将领的品德和治军之道,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治军严谨,以信为本。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比喻任何组织或团队的管理需要诚信。在专业领域,如军事学或管理学,这个成语被用来强调诚信在领导和管理中的重要性。
同义词在意义上相近,但“治兵以信”更强调军事背景下的诚信管理。反义词则指出了不诚信或滥用权力的管理方式。
“治兵以信”源自**古代的军事思想,特别是在《孙子兵法》中有类似的论述,强调将领的品德对军队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管理情境中。
在**文化中,诚信被视为重要的道德准则。在社会和商业活动中,诚信同样被高度重视。因此,“治兵以信”不仅在军事领域,也在更广泛的社会生活中被推崇。
这个成语给人以正面、严肃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纪律严明、值得信赖的形象。它提醒人们在任何领导或管理角色中,诚信是不可或缺的品质。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团队项目中担任领导角色,深感“治兵以信”的重要性。通过保持诚信和透明度,我能够建立起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从而提高了团队的效率和成果。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治兵以信,纪律如山,诚信之光,照亮前行的路。”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古代将领在军营中严肃训话的场景,或是现代企业领导在会议中强调诚信的画面。听觉上,可能是军队的号角声或是会议中的严肃讲话声。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以用“leading by example”或“integrity in leadership”来表达,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理念相似,都强调领导者的诚信和榜样作用。
“治兵以信”这个成语不仅在军事领域有重要意义,在现代管理和领导中也同样适用。它提醒我们,无论在何种情境下,诚信都是建立信任和有效管理的关键。在个人学*和表达中,理解和应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提升个人的道德标准和领导能力。
治兵以信,求胜以奇。
1.
【治】
(形声。从水,台声。①(chí)本义:水名。②引申义:治水;整治;修治)。
同引申义。
【引证】
郦道元《水经注》-昔禹治洪水。 、 褚少孙《西门豹治邺》-民治渠。 、 《聊斋志异·小翠》-遂治别院,使夫妇成礼。 、 《史记·孝武本纪》-其后治装行,东入海求其师云。
【组词】
治酒、 治步、 治任、 治行、 治缮、 治茸
2.
【兵】
(会意。从廾,从斤。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斤”,是短斧之类;下面是“廾”(gǒng,双手),象双手持斤。本义:兵器,武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兵,械也。 、 《周礼·司兵》。司农注:“戈、殳、戟、酋矛、夷矛也。”-掌五兵。 、 《谷梁传·庄公二十五年》。注:“矛、戟、钺、楯、弓矢也。”-陈五兵。 、 《匡谬正俗》-谓五方之兵,东矛、南弩、西戈、北铩、中央剑也。” 、 《易·说卦》-离为戈兵。 、 《诗·大雅·抑》-修尔车马,弓矢戎兵。 、 《荀子·议兵》-古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矣。 、 《孟子·梁惠王上》-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 《国语·越语》-兵者,凶器也。 、 《老子》-兵者,不祥之器。 、 《墨子·七患》-兵者,国之爪也。 、 汉·贾谊《过秦论》-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 《史记·项羽本纪》-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组词】
短兵相接;兵不血刃;动刀兵;坚甲利兵;兵革、 兵解、 兵戈
3.
【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引证】
《说文》-以,用也。 、 《小尔雅》-以,用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 、 《左传·定公十年》-封疆社稷是以。 、 蔡元培《图画》-纯以形式。 、 《论语》-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组词】
以手代足、 以疏间亲、 以耳为目、 以指测河
4.
【信】
(会意。从人,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本义:真心诚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信,诚也。 、 《孟子》-有诸已之谓信。 、 《墨子经》-信,言合于意也。 、 《白虎通·情性》-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 、 《国语·晋语》-定身以行事谓之信。 、 《贾子道术》-期果言当谓之信。 、 《礼记·经解》-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 、 《诗·卫风·氓》-信誓旦旦。 、 《三国演义》-反贼无信!吾不幸误中汝奸计也! 、 《左传·庄公十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信而见疑。 、 《世说新语·方正》-则是无信。
【组词】
信行、 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