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6 08:08: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6 08:08:22
“人满之患”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人群过多带来的问题或困扰。基本含义是指由于人数过多而导致的不便、拥挤或管理上的困难。
“人满之患”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源自于对人群过多带来问题的直接描述。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已有类似表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使用并保留至今。
在**文化中,人口众多一直被视为国力强盛的象征,但同时也带来了管理上的挑战。因此,“人满之患”反映了社会在人口管理上的现实问题。
这个成语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绪,让人联想到拥挤、混乱和不便。在表达时,它强调了人数过多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引发人们对秩序和空间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旅游高峰期体验过“人满之患”,那种拥挤和不便让人印象深刻,也让我更加理解这个成语的实际含义。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人潮如海涌,满患难行舟。”
想象一个拥挤的地铁站,人们的喧哗声和匆忙的脚步声,这些都可以作为“人满之患”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overcrowded”或“packed like sardine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人数过多带来的拥挤感。
“人满之患”这个成语在描述人群过多带来的问题时非常形象和准确。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和掌握这样的成语有助于更丰富和精确地传达思想和情感。
1.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2.
【满】
(形声。本义:填满,布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满,盈溢也。 、 《庄子·列御寇》-无几何而往,则户外之屦满矣。 、 《墨子·公输》-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 、 《韩非子·扬权》-奸邪满侧。 、 唐·许浑《咸阳城东楼》-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 宋·张俞《蚕妇》-归来泪满巾。 、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溪。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蒌蒿满地。 、 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组词】
满口胡柴、 满坑满谷、 满面生花、 满天星、 满眼、 满堂、 满衍、 满肚子、 满实、 满怀信心、 满脸春色、 满听、 满溢、 满生生、 满心、 满礼、 满顶、 满饮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患】
(形声。从心,毌guàn)声。“串”即“毌”(贯)字。本义:担忧,忧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患,忧也。 、 《论语·宪问》-不患人之不已知,患其不能也。 、 《春秋·繁露》-书文止于一者谓之忠,持二中者谓之患,患人之忠,不一者也。 、 《国语·晋语》-患货之不足。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患秦兵之来。 、 《世说新语·自新》-患志之不立。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何患不能。
【组词】
患累、 患御、 患忧、 患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