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4:25: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4:25:39
比武:字面意思是指通过武术或武艺的较量来展示技能、力量和技巧。在现代语境中,它通常指的是两个或多个个体之间的竞技性对抗,不仅限于武术,也可以泛指任何形式的技能比拼。
“比武”一词源自中国古代的武术文化,最初指的是武术家之间的技艺比拼。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泛化,可以用来形容任何形式的竞争或对抗。
在中国文化中,比武常常与武侠精神、英雄主义和荣誉感联系在一起。它不仅是技艺的展示,也是个人品质和道德的体现。
比武往往让人联想到激烈的对抗、勇气和决心。它激发人们对胜利的渴望和对挑战的勇气。
在学生时代,我曾参加过学校的辩论比赛,那感觉就像是一场智慧的比武,每个人都竭尽全力展示自己的观点和逻辑。
在诗歌中,可以将比武比喻为生活中的挑战:
在生活的擂台上,
我们比武,不只为胜负,
更为那一份坚持和勇气。
想象一场古代的比武,可以联想到古装剧中的打斗场面,伴随着激昂的背景音乐和观众的欢呼声。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duel”(决斗),但它更多指的是生死相搏,而“比武”则更侧重于技艺的展示和竞技。
比武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承载着武术文化的历史,也反映了人类对竞争和挑战的天性。它在语言中的灵活运用,丰富了表达方式,也激发了人们对勇气和荣誉的追求。
1.
【比】
(会意。从二匕,匕亦声。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步调一致,比肩而行。它与“从”字同形,只是方向相反。《说文》:“二人为从,反从为比。”本义:并列;并排)。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六月》-比物四骊。 、 《尔雅·释鸟》-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 、 《史记·天官书》-危东六星,两两相比曰司空。 、 《周礼·世妇》。注:“次也。”-比其具。 、 《周礼·田仆》-及献比禽。 、 《孟子·滕文公上》-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 、 《战国策·燕策》-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 、 《聊斋志异·促织》-纳比笼中。
【组词】
比肩、 比物、 比集、 比缀
2.
【武】
(会意。从止,从戈。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本义:勇猛;猛烈) 同本义。
【引证】
《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 、 《易·履》-武大为于大君。 、 《诗·郑风·羔裘》-孔武有力。 、 《楚辞·九歌·国殇》-诚既勇兮又以武。
【组词】
英武、 威武、 武色、 武车、 武健、 武断乡曲
指干戈军旅之事。
【引证】
《韩非子·五蠹》-德不厚而行武。 、 《三国志·诸葛亮传》-用武之国。 、 《资治通鉴》-无用武之地。 、
【组词】
武弁、 武不善作、 武训、 武略、 武教、 武运、 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