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29: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29:58
“比方”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通过比喻的方式来说明或解释某事物。它通常用于举例说明,以便更生动、形象地表达观点或概念。
在文学中,“比方”常用于修辞手法,通过比喻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在口语中,它用于日常对话,帮助解释复杂或抽象的概念。在专业领域,如教育或演讲,它用于更清晰地传达信息。
“比方”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初用于描述通过比较来说明事物的方式。随着语言的发展,其使用范围逐渐扩大,成为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在文化中,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广泛应用于文学、教育和日常交流中。它体现了人喜欢通过具体形象来表达抽象概念的思维方式。
“比方”这个词给人以启发和联想的感觉,它鼓励人们通过创造性的比喻来理解和解决问题,增强了语言的趣味性和表达的深度。
在教学中,我经常使用“比方”来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概念。例如,在解释计算机网络时,我会比方说网络就像一个巨大的蜘蛛网,信息在其中快速传递。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比方”:
夜空如墨,星辰比方点点灯火,
寂静中,思绪比方飘渺的烟雾。
想象一幅画面:夜晚的星空,星星闪烁,如同无数的灯火。这种视觉联想与“比方”的比喻性质相呼应,增强了感官体验。
在英语中,“比方”可以对应为“for example”或“like”,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比喻的使用都是为了更好地传达和理解信息。
“比方”是一个非常实用的词汇,它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还促进了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和运用“比方”能够提升沟通的效果和深度。
1.
【比】
(会意。从二匕,匕亦声。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步调一致,比肩而行。它与“从”字同形,只是方向相反。《说文》:“二人为从,反从为比。”本义:并列;并排)。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六月》-比物四骊。 、 《尔雅·释鸟》-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 、 《史记·天官书》-危东六星,两两相比曰司空。 、 《周礼·世妇》。注:“次也。”-比其具。 、 《周礼·田仆》-及献比禽。 、 《孟子·滕文公上》-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 、 《战国策·燕策》-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 、 《聊斋志异·促织》-纳比笼中。
【组词】
比肩、 比物、 比集、 比缀
2.
【方】
(象形。下从舟省,而上有竝头之象。故知并船为本义。本义:并行的两船;泛指并列;并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方,併船也。象两舟总头形。 、 《尔雅》。李注:“竝两船曰方舟。”-大夫方舟。 、 《庄子·山木》-方舟而济于河。 、 《仪礼·乡射礼》。注:“犹併也。”-不足方。 、 《国语·齐语》-方舟设泭。 、 《诗·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 《资治通鉴》-操军方连战舰,首尾相接。 、 《史记·郦食其列传》-蜀汉之粟,方船而下。
【组词】
方轨、 方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