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39: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39:55
“拣精剔肥”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从众多物品中挑选出精华部分,剔除掉多余的、不重要的部分。基本含义是指在处理事物时,要善于分辨优劣,保留精华,去除糟粕。
在文学作品中,“拣精剔肥”常用来形容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对文字的精雕细琢,力求表达的精准和深刻。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指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出选择,比如在购物时挑选优质商品,或在学*时选择重要的知识点。在专业领域,如编辑、策划等,这个词汇强调对内容的精选和优化。
“拣精剔肥”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汉语中对“精”与“肥”(即精华与多余)的辨证思维。在历史演变中,这个成语逐渐被用来形容在各种情境下的精选和优化过程。
在**传统文化中,“拣精剔肥”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即在处理事物时要追求平衡和适度,避免极端。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也被用来强调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性。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积极和肯定的,它让我联想到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在表达中,它可以帮助我传达对事物高标准的要求。
在我的生活中,我经常在写作和学时使用“拣精剔肥”的原则,确保我的作品和学内容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优化的。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拣精剔肥,字字珠玑,诗行间,流淌着智慧的甘泉。”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一位艺术家在工作室中精心挑选和组合各种材料,创造出精美的艺术品。结合音乐,我可以想象一首乐曲在经过多次修改和优化后,最终呈现出完美的旋律。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herry-pick the best”或“weed out the unnecessary”,它们都传达了从众多选项中挑选出最佳部分的意思。
“拣精剔肥”这个词汇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非常重要,它帮助我传达了对事物精益求精的态度和追求高质量的决心。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更加理解了如何在不同语境中灵活运用它,以及它在文化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1.
【拣】
(形声。从手,柬声。“柬”亦兼表字义。本义:挑选,选择)。
同本义。
【引证】
《广雅》-揀,择也。
【组词】
拣人、 拣换、 拣口儿、 拣发、 拣有头发的抓
2.
【精】
(形声。从米,青声。本义:挑选过的好米,上等细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精,择也。 、 《庄子·人间世》-鼓筴播精。 、 《论语》-食不厌精。
【组词】
精凿、 精粲
3.
【剔】
(形声。从刀,易声。本义:分解骨肉,把肉刮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即为鬄之或体。-剔,解骨也。 、 《通俗文》-去骨曰剔。
【组词】
剔股;剔肉;剔骨头
4.
【肥】
(会意。从肉,本义:脂肪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肥,多肉也。 、 《大戴礼记·易本命》-坚土之人肥。 、 《礼记·月令》-瞻肥瘠。 、 《左传·桓公六年》。服注:“牛羊曰肥。”-吾牲牷肥。 、 《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厩有肥马。
【组词】
肥猪;肥肉、 肥腻、 肥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