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22: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22:17
卵黄:卵黄是指鸟类、爬行动物和鱼类等动物的卵中的黄色部分,通常富含营养,是胚胎发育的主要营养来源。在人类饮食中,鸡蛋的卵黄是常见的食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卵黄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卵”指蛋,“黄”指颜色。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保持其基本含义,但在不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方言变体。
在许多文化中,卵黄与生育和生命力有关。例如,在复活节等节日中,彩蛋和卵黄象征着重生和新的开始。
卵黄可能让人联想到温暖、营养和家庭的舒适感。在视觉上,它鲜艳的黄色可能引起积极的情感反应。
在烹饪中,卵黄是我制作蛋黄酱和蛋挞的关键成分,这些美食给我的家庭带来了许多欢乐时光。
诗歌: 黄如金,暖如阳, 卵黄中,生命藏。 滋养心,育希望, 餐桌旁,味飘香。
视觉:想象一个金黄色的卵黄在白色的蛋白中,周围是温暖的厨房灯光。 听觉:听到鸡蛋在碗边轻轻敲击的声音,然后是卵黄滑入碗中的柔和声响。
在英语中,“卵黄”对应的是“yolk”,在不同文化中,卵黄的食用和象征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但普遍都认识到其营养价值。
卵黄是一个富含多重意义的词汇,不仅在生物学和营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在文化和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角色。通过对卵黄的学习和分析,我更加欣赏其在语言和生活中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1.
【卵】
(象形。小篆字形像卵。本义:卵子,特指蛋)。
蛋。
【引证】
《说文》-卵,凡物无乳者卵生。 、 《国语·鲁语》。注:“未孚曰卵。”-鸟翼鷇卵。 、 《史记·龟策传》。索隐:“鸡子也。”-梁卵焍黄。 、 《礼记·内则》-濡鱼卵酱。 、 《论衡》-卵壳孕而雌雄生。 、 《荀子·劝学》-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组词】
卵袋、 卵清、 卵用鸡
2.
【黄】
(象形。金文象蝗虫形。当是“蝗”的本字。本义:蝗虫)。
黄色。
【引证】
《说文》-黄,地之色也。 、 《论衡·騐符》-黄为土色,位在中央。 、 《左传·昭公十二年》-黄中之色也。 、 《礼记·郊特牲》-黄者中也。 、 《易·坤》-天玄而地黄,解得黄矢。 、 《诗·邶风·绿衣》-绿衣黄里。 、 、 唐·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地履其黄。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得张黄盖。
【组词】
黄烘烘、 黄干干、 黄骝、 黄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