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45: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45:08
词汇“文殊”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背景和意义的词汇,主要与**文化相关。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文殊”是“文殊师利”的简称,是中的一个重要菩萨,代表智慧。文殊师利菩萨在中被认为是智慧的化身,常与普贤菩萨并称,分别代表智慧与行愿。
“文殊”源自梵文“Manjusri”,在传入后,逐渐被汉化为“文殊师利”,简称“文殊”。随着在的发展,文殊菩萨的形象和意义也逐渐深入人心。
在传统文化中,文殊菩萨被广泛尊崇,尤其在徒中。文殊菩萨的形象和故事在**的文学、艺术和日常生活中都有所体现。
提及“文殊”,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智慧、清净和慈悲。在**信仰中,文殊菩萨是智慧的象征,给人以启迪和希望。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遇到需要智慧和决策的时刻,可能会向文殊菩萨祈求指引和帮助。
在诗歌中,可以将“文殊”融入,表达对智慧的追求和赞美:
文殊智慧剑,斩断世间烦。
心灯常明亮,菩提路不弯。
在其他**文化中,如日本、韩国,文殊菩萨同样受到尊崇,但其形象和名称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日本,文殊菩萨被称为“文殊菩薩”。
“文殊”作为一个具有深厚和文化背景的词汇,不仅在信仰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在*传统文化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了解和学“文殊”这一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精髓。
1.
【文】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五章以奉五色。 、 《荀子·非相》-美于黼黼文章。 、 《韩非子·十过》-茵席雕文。 、 《诗·小雅·六月》-织文鸟章,白旆央央。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斑文小鱼。
【组词】
文驾、 文斑、 文旆、 文绣、 文织、 文鳞
2.
【姝】
(形声。从女,朱声。本义:美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姝,女子也。 、 《字林》-姝,好貌也。 、 《诗·邶风·静女》-静女其姝。
【组词】
姝好、 姝妖、 姝美、 姝惠、 姝姝、 姝貌、 姝丽、 姝艳、 姝秀
美女。
【引证】
《乐府诗集·陌上桑》-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组词】
姝丽、 姝娈、 姝好、 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