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4:14: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14:09
和平共处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不同个体或群体在相互尊重和非暴力的基础上共同生活。基本含义是指在国家、民族、**或社会团体之间建立和谐关系,避免冲突和战争,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问题。
在文学中,“和平共处”常被用来描绘理想的社会状态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口语中,这个词组可能用于表达对当前或未来社会状况的期望。在专业领域,如国际关系或外交政策,它特指国家之间的非对抗性关系和合作模式。
同义词包括“和谐共存”、“友好相处”等,强调的是积极的、非冲突的关系。反义词如“敌对”、“冲突”则指对立和争斗的状态。
“和平共处”源自中文,后来在国际关系领域被广泛采用,特别是在冷战期间,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则。
在,和平共处的理念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中,强调“和为贵”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国际舞台上,这一原则体现了对外政策的和平性质。
这个词组通常带有一种积极、乐观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和谐、宁静和安全的社会环境。
在日常生活中,和平共处的理念可以应用于处理人际关系,通过理解和尊重他人来减少冲突。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和平共处的田野上,每一朵花都自由绽放,不分彼此,共享阳光。”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不同种族、文化背景的人们手拉手围成一圈的画面。音乐上,可以选择一些轻柔、和谐的旋律,如古典音乐中的和平曲调。
在英语中,“peaceful coexistence”是对应的表达,同样强调非冲突和合作的关系。
“和平共处”不仅是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个人和社会层面追求的目标。它提醒我们在多元化的世界中,通过理解和尊重来构建和谐的关系。
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
1. 【和】 ——用于“搀和”(chānhuo)、“搅和”jiǎohuo、“暖和”nuǎnhuo、“热和”rèhuo、“软和”(ruǎnhuo)。
2.
【平】
(指事。小篆字形, 从于, 从八。“于”是气受阻碍而能越过的意思, “八”是分的意思, 气越过而能分散, 语气自然平和舒顺。本义: 语气平和舒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平,语平舒也。 、 《诗·小雅·伐木》-终和且平。 、 《素问·调经论》-神气乃平。
【组词】
平典、 平度、 平气、 平远、 平愉、 平睦
3.
【共】
(会意。从廿。本义:同)。
共享,共用或共有。
【引证】
《说文》-共,同也。 、 《书·盘庚》-惟喜康共。 、 《礼记·内则》。注:“犹皆也。”-共帅时。 、 《庄子·庚桑楚》。崔注:“壹也。”-共其德也。 、 《列子·说符》。注:“同也。”-臣有所与与。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仁义者,与天下共其所有而同其利者也。 、 《论语·公冶长》-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组词】
共名、 共少、 共主、 共害
4.
【处】
处所;地方。人或物所在的地方。
【引证】
《广韵》-处,所也。 、 《国语·鲁语上》。注:“次,处也。三处,野朝市。”-五刑三次,是无隐也。 、 《史记·五帝纪》-迁徙往来无常处。 、 《史记·萧相国世家》-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迹指示兽处者人也。 、 贺知章《回乡偶书》-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杜甫《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饰官城。
【组词】
住处;别处;停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