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7:25: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7:25:21
“四郎探母”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的戏曲故事。字面意思是指四郎(一个角色名)去探望他的母亲。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孝顺的行为,尤其是在困难或危险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去探望亲人。
在文学作品中,“四郎探母”常被用来描绘人物的孝心和责任感。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赞扬某人在艰难时刻仍然不忘家人的行为。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讨论家庭关系和孝道文化。
同义词:孝子贤孙、孝心可嘉 反义词:不孝之子、忘恩负义
“四郎探母”源自**古代戏曲《白兔记》中的故事。四郎在剧中是一个孝顺的儿子,即使在战乱中也要回家探望母亲。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各种文学和口语表达中,成为孝道的象征。
在文化中,孝道一直被视为重要的道德准则。因此,“四郎探母”这个成语在社会中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被用来教育和激励人们尊重和照顾年长的家庭成员。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温暖和感动的情感反应。它让我联想到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的力量,激励我在生活中也要展现出对家人的关爱和责任感。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个朋友在家人病重时放下一切工作,全心全意照顾他们。他的行为让我想起了“四郎探母”的精神,也让我更加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风雨中,四郎探母心,
千里路,孝心不曾停。
岁月长,亲情永不变,
家国梦,孝道传千年。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年轻人冒着风雨,长途跋涉,只为回家探望年迈的母亲。背景音乐可以是一首温馨的钢琴曲,营造出一种感人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成语可能是“A son's duty to his mother”(儿子对母亲的职责),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强调了孝道和家庭责任的重要性。
“四郎探母”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文学和口语表达的工具,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道德教育的载体。它提醒我们在忙碌和困难的生活中,不要忘记对家人的关爱和责任。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是一个重要的资源,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传达孝道的价值。
1.
【四】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鼻子喘息呼气之形。本义:数目。三加一所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四,阴数也。四分之。 、 《玉篇》-阴数次三也。 、 《仪礼·觐礼》。注:“谓乘马也。”-路下四亚之。 、 《书·尧典》-光被四表。 、 、 《诗·鄘风·干旄》-良马四之 、 刘邦《大风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
【引证】
《宋史·乐志十七》-大吕、大簇用四字。
2.
【郎】
(形声。从邑,良声。从“邑”,表示与行政区域有关。本义:古邑名。在今山东金乡县境)。
古地名。春秋鲁邑。
【引证】
《说文》。按,鲁有二郎。-郎,鲁邑也。
3.
【探】
(形声。从手,罙(shēn)声。本义:摸取)。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远取犹深取也。-探,远取之也。 、 《尔雅》。注:“摸取也。”-探,取也。 、 《铨言》。注:“捉筹也。”-必探筹而定分。 、 《书·多方》-则惟尔多方探天之威。 、 《论语·季氏》-见不善如探汤。 、 《荀子·君道》-不待探筹投钩而公。 、 《列子·汤问》-日中如探汤。 、 《聊斋志异·促织》-探石发穴。
【组词】
探丸、 探囊
4.
【母】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母亲有乳之形。本义:母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母,牧也。从女。象怀子形,一曰,象乳子也。 、 《苍颉篇》-母其中有两点,象人乳形。 、 《易·说卦》-坤为母。晋,受兹介福,于其王母。 、 《礼记·曲礼》-生曰父曰母,死曰考曰妣。 、 杜甫《石壕吏》-有孙母未出,出入无完裙。
【组词】
母难、 母以子贵、 母子、 母族、 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