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48: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48:50
“四野”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四周的田野或广阔的野外。它通常用来形容视野开阔、无边无际的自然环境,尤其是在农村或郊外的场景中。
在文学作品中,“四野”常用来营造一种宁静、辽阔的氛围,如“四野茫茫,一片寂静”。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四野”来形容某个地方的空旷或荒凉,例如“这个地方四野无人,感觉有点阴森”。在专业领域,如地理学或农业学,可能会用“四野”来描述大面积的农田或未开发的土地。
同义词“旷野”和“荒野”都强调了广阔和荒凉的特性,而“原野”则更多指自然状态下的平原地带。反义词则指向人类活动密集的地区。
“四野”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四”指的是四周,“野”则是田野或野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和含义基本保持稳定,主要用于描述自然环境。
在**传统文化中,“四野”常与田园诗意、自然和谐的理想相联系。它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田园生活的憧憬。
“四野”这个词给我带来一种宁静和自由的感觉,联想到广阔的天地和无拘无束的生活。它让我想到那些远离城市喧嚣,回归自然的美好时光。
在我小时候,家乡的田野就是我玩耍的“四野”,那里有我无数的童年记忆和欢笑。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四野”:
四野的风,轻抚着麦浪,
心中的梦,随云飘荡。
在这无边的画卷里,
我找到了,宁静的港湾。
想象一片金黄的麦田,风吹过时麦浪翻滚,这样的画面和风吹麦浪的声音,都能很好地体现“四野”的意境。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wilderness”或“open fields”,它们也传达了类似的广阔和自然的感觉,但在文化内涵和使用情境上可能有所不同。
“四野”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个地理空间,更承载了一种文化和情感的寄托。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1.
【四】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鼻子喘息呼气之形。本义:数目。三加一所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四,阴数也。四分之。 、 《玉篇》-阴数次三也。 、 《仪礼·觐礼》。注:“谓乘马也。”-路下四亚之。 、 《书·尧典》-光被四表。 、 、 《诗·鄘风·干旄》-良马四之 、 刘邦《大风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
【引证】
《宋史·乐志十七》-大吕、大簇用四字。
2.
【野】
(形声。从里,予声。《尔雅·释言》:“里,邑也。”本义:郊外;野外)。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野,郊外也。 、 《说文》。段注-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野。 、 《易·坤》-龙战于野。 、 《书·牧誓》-王朝至于商郊牧野。 、 《诗·豳风·七月》-七月在野。 、 《周礼》。注:“谓一百里以外三等采地之中。”-体国经野。 、 柳宗元《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 、 《后汉书·列女传》-捐金于野。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野茫茫。 、 明·魏禧《大铁椎传》-光照旷野。
【组词】
野外、 野生;野渡